第六十九章 陪吃(1 / 2)

伸唐 此号乃小号 0 字 2021-03-12

“外面传闻,说李林甫乃是国贼,圣上准备将他拿下。”

“谁说的?”

“许多人在说。”

李伸呵呵一笑,道:“外祖父,千万莫相信,圣上是不可能罢掉李林甫宰相的。”

“这样,还不罢之?”

“罢不了,李林甫办事,圣上放心。”

李伸说的不完全是反话。

虽然李林甫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一些耳目,所以办事让李隆基称心如意。但就是不安插耳目,以李林甫的才智,如果不起害人之心,也不是李适之能比拟的。

比如他参与编修了《唐六典》,对财政、形政机构、赋税、土贡制度、兵制、法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微调,虽谈不上改革,出发点都是比较好的,有不少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此人用之正,那就是一个诸葛亮,大号版的宇文融。

反过来就反过来了,开始他是制度的制订者,渐渐演变成制度的破坏者。规矩和秩序全部崩坏,大唐一去不复返。

这次李伸以一个庶人子的身份,让李林甫吃了一个大闷亏,有时侯想一想,李伸也感到有些小开心。

不但是这次,未来还有一击呢。

李伸已经明白姜家人想法了。

自己能出来溜达了,甚至能外出观农。

舅家开了美味居,又发明了新纸和活字,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姜家人看在眼里,开始心动。正好发生了死谏书,外面传闻李林甫会被拿下。李林甫拿下了,三庶人案说不定就会成为过去式。

那么两个外甥是不是要重获自由,自家能不能跟着两位外甥后面再沾一些光?

想入非非之下,梢信进入庶人府,问三弟五弟能不能出来,又设法联系自己。

“外祖父,千万不要与他家裹在一起。”

这两年李伸也打听了一些姜家和王家的情况。

姜家也在长安城内,姜氏成为李瑛妾婢后,其父被任命卫尉寺武库署丞,姜家其他人乘机置办了诸多产业。三庶人案爆发,有人举报姜家人各种不法,京兆府派人查办,确实有一些不法行为,有好几起的强买强卖,姜父本身作为朝廷命官,按照朝廷制度,就不能经商,最起码不能明面上经商。

官府将姜家诸多产业一起抄没,相关的人还施用了杖刑,姜家迅速没落。

姜家不全是坏人,不过家族大,良莠不齐是难免的,正因为如此,李伸才敬而远之。

不但姜家,王家是郊外的大户,在城内没有多少产业,也要稍稍好一点。

不过王家的人更多,人多了,就更加的良莠不齐。

同样的少沾为妙。

说了一会话,李伸又去了赵原村。

将作监的人也刚刚走,但赵家的人仍在造纸。

造纸不是为了卖纸,而是卖伞。

想要卖伞,首先得印画。

麻纸上能绘画也能印画,麻布能染图案,终没有竹纸细腻,并且还要刷上桐油,效果不佳。

画是不可能了,那效率得有多低,想要效率高,只有印。

李伸临行前做了一些安排。

新纸造出来后,赵家听从李伸的指示,将当初替美味居绘画的几个画师找了回来,但不是绘画,而是将一幅幅画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拆分”。

拆分后,不同颜色不同的木版,然后逐一染上颜料,印在竹纸上,术语叫做套印。

印好后刷上桐油,然后做伞架伞骨,它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纸伞。

因为有许多字画,不但轻盈,也更美观。

正在拆分,以及雕刻木版。

李伸只能提供一些思路,到具体执行时,他也不行,于是看了看,说了几句,就没有再过问,然后在赵原村准备了一些东西。

随后带着这些东西去了兴庆宫。

李隆基现在着到政务就表示头痛,对这些“歪门斜道”却有浓厚的兴趣,准许了李伸的谒见。

拜见了李隆基、杨玉环,李隆基说:“你又出去了许久。”

“大父,若非考虑到七月这件事,孙儿可能在外面还在呆上两个月,你看。”

李伸将一大叠手稿递到李隆基手上。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