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重创(1 / 2)

伸唐 此号乃小号 0 字 2021-03-12

“主上,臣已在谏书里写了,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臣所料准确,会让主上看清奸贼真面目。不准确,臣当死,然为国为主上,臣纵死又何妨!”

这是李适之的本心话。

去年献石炭、铜有大功,表面上看李隆基给了韦坚一些官职,只是如此了,背下里什么都没动。相反因为李林甫的不悦,各种侵逼,李适之处境越来越困窘。加上韦坚再三相劝,李适之这才冒险采纳了李伸在信里的提意。

成功肯定好了,不成功,未必会死,李适之多半会贬斥到岭南或安南去做一个囚犯。他已是五十出头的人了,以一个囚犯身份,无论是去岭南或安南,几乎是一去不复返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话听的有些熟悉。

是了,那个孽子说的。

与李适之相比,那个孽子实在是胸无大志。

“李卿,你下去吧。”

李适之退下。

李隆基又吩咐高力士去查京兆府是如何审案子的。

至于卢绚和严挺之,两人都死了,没必要再追问。

高力士下去查问,李适之是“君子”,清流,有一说一,不会欺上瞒下。

“你去将李林甫叫来,还是朕去政事堂吧。”

李隆基难得地从兴庆宫出来,去了政事堂,将李林甫和李适之叫到他面前,将李适之的谏书扔到李林甫手中。

李林甫看完,开始冒起冷汗,去年李适之送一个箱子进入兴庆宫,他是听到的,只是当事人只有李适之和李隆基、高力士三人,具体的内幕他未打听出来。

看到了谏书,以他的聪明,马上就弄明白了。

怪不得去年裴宽贬斥,李适之几人不但不怒,反而是一副开心的表情。

还是不对啊,自己拿下裴宽完全是一个巧合,若无裴敦复,以裴宽的才情、操守,不说一年,两年也未必会拿下。

能恰会算?谁,来给老夫算算看!

他心里面慌的要命,表情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一边看一边想,看完了,放下谏书,说:“能进入主上视线的,有几个是凡夫俗子?有功赏,有过罚,乃是朝廷惯例。不论张九龄、姚崇、宋璟,或者是老臣我,有过当贬之,况且是裴宽、严挺之之流。”

姚宋厉害啊,犯了错误,照样罢相。

这些年有多少重臣上上下下?

虽然这条理由有些勉强,终是一个理由。

李适之冷笑。

任你说,说的水点着了灯,也逃不过关键的一条,这封谏书乃是去年八月写的。

李隆基又问:“为何让吉温恫吓兵部官员?”

“吉温恫吓兵部官员?”

“李适之,你说说经过。”

“哥奴,你休要装腔作势了,”李适之说了经过。

“纵然吉温做法有些不妥,有没有对兵部官员用刑?连几声惨叫都畏惧,此等官员要之何益?”

“你!”

仅一句,就将李适之堵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谏书还是起作用的,尽管李林甫避重就轻,李隆基终产生了一丝怀疑,他说道:“制度依天宝初吧。”

李林甫专断政务的权利拿掉了,又恢复到原来右相决策,左相审议的局面。

“萧炅之举,终失妥当……”

“主上,老臣罪该万死,亦不知萧炅如此,有错当罚之,将其贬为淮阴太守。吉温更须重罚,贬为良乡县尉。”

“良乡位于何处?”

“幽州的一个小县,乃是苦寒之地。”

“行……”李隆基迟疑一会说道。萧吉二人捕审兵部多名官员,如果抛开别有用心,也是合情合理的,官员贪污受贿了,难道不审查?顶多说吉温的做法,略违制度,但没有真正用刑。

淮阴就是楚州,在唐朝十分繁荣,仅次于扬州,所以后来白居易说其是淮水东南第一州,一个很不错的地方,终是贬出了京城。吉温都发配到了幽州,还能说什么?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