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 / 2)

长生可否 江天寥廓 1077 字 2022-03-18

“此行来拜访先生,除了希望聆听教导外,还有一本道经,希望先生能够斧正。”

说完,张执象已经恭敬的将书递了上去。

王阳明看着这本手抄的《太乙金华宗旨》,少年人笔力弱,字只能算是周正,内容嘛……

先生就着月光看书,德旻老和尚责怪小沙弥没有眼力见,很快就有和尚搬来了灯盏,王阳明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变化,依旧沉浸在书中。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先生才将书翻完。

他闭目消化了一会,才向张永焕问道:“你是觉得,天心回光,讲得浅了,对吧?”

“正是。”

“这书……何人所作?”

“小师叔生而知之。”

“这样……”

王阳明思考了一下,转而对张执象说道:“在嘉靖元年,武当山的天下法会,我也是参加了的,就盘古开天辟地,人秉阴阳而生这个概念,修行界有了共识。”

“张彦頨如果有教过你,你应该知晓,修行当中所指的昆仑也好,这书中所指的天心回光也好,其实都是对先天元炁的一种描述。”

“佛家说念空方能见性光。”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光芒,都只是先天元炁的映照而已,根本没有见到先天元炁本身。”

“所以,天光、金华这些,只能算回光这一境界的第一层。”

“真正的第二层,还是要见性。”

“何为见性?”

“《诗经》是见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是见性,道家说山医命相卜五术同源,但在我看来,百家皆同源。”

“不读书,不知史,不能修道。”

“不读书,不知志,不能高远。”

“不读书,不知辨,不能清明。”

“不读书,不知理,不能豁然。”

“所知所悟皆要从书中来,从尘世历练而来,一昧的讲空,如何能见性?见性是不是要先见心,可吾心即宇宙,不知天下,不知文明,如何知晓宇宙?”

“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不立足于田野之间,如何能抵星汉之高远?”

“故而。”

“见性,非仅见自我之性,更见天下之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方能明心见性,不失偏颇。”

“方能回返先天,知晓先天元炁,在天地当中的本位本相。”

“如此,才是见性。”

张三丰说:炼己于俗尘,积铅于市廛。

王阳明说:见天下性,方见己性。

与春秋之时发展出来的隐仙派不同,在大明,无论是哪一方,都开始逐渐明确到了,修仙不是自己独修的事情。

一个人的修行,固然与自我的悟性与努力息息相关。

但更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我问世人,长生可否。

我问国祚,长生可否。

我问文明,长生可否。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