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嵌赤铜,画像镜(1 / 2)

自从发明镜子一来,自然都想着制作大的全身镜。

而一些皇帝、贵人,也能够得到这种大镜。

但这类大型铜镜的实物,我们却有很长时间难觅其踪。

直到1980年齐鲁临淄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一件西汉武帝前后的长方形夔龙纹多钮大铜镜,才使我们见到了大型铜镜。

这面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

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

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

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这个就是世界最大青铜镜,之前陈文哲已经看过,也学到了制作技术。

而在这制作青铜镜的技术当中,有一项陈文哲十分熟悉的,就是磨镜术。

因为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

在古代磨镜在从前是一种专门职业,和磨刀剪的工匠们一样。

操这项职业的人,手里拿着长约5寸、阔2寸5分的几块铁片。

好像拍板的模样,沿街敲打着。

妇女们听见后,即可出来磨镜,这叫做“惊闺”,这在《事物原始》之中有记载。

古代绘画作品上,就有描绘这一景况的。

画中磨镜者蹲在地上,俯身于磨镜石上磨擦铜镜。

一妇人手捧铜镜,立于一旁等候。

1982年7月,在川省彭山县亭子坡南宋虞公着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磨镜砖。

砖为细泥灰陶质,呈圆形,直径26厘米,厚3厘米,磨面光滑平整。

据发掘报告称,出土时砖的磨面上,尚残留有少许墨色粉末及水银细粒。

砖背面凿有,由外到里的三条方向相同的弧形斜面棱槽,长7厘米~9.厘米,宽6厘米~7厘米。

这些镜子往往装饰华美,毕竟越是漂亮,越受人追捧,这一点自古皆然。

铜镜上的纹饰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线雕、平雕、浮雕、圆雕、透空雕,都显得非常细腻生动。

纹饰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几何纹饰到禽鸟花卉,从神话传说到写实图案,天上人间,人神杂陈,动物植物,交织并列,构思巧妙,包罗万象。

早年绍兴出土、现藏大海博物馆的汉代“伍子胥画像镜”,就是一件绝好的作品。

这件镜子镜背四乳,分成四区环绕配置图案。

第一组有铸铭“越王”、“范蠡”,二人席地而坐,相对交谈,表现范蠢在出谋划策,让越王勾践使美人计;

第二组为着长裙的二女,有铸铭“玉女二人”,表现越王以玉女二人贿赂吴太宰伯嚭(音pi);

第三组铸铭“吴王”,吴王坐在幔帐中,左手微举,表现吴王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决定将伍子胥赐死;

第四组一人须眉怒竖,瞪目咬牙,手持长剑置于颈下,铸铭“忠臣伍子胥”,表现伍子胥被逼自刎。

整个图纹采用浮雕手法,形态生动,惟妙惟肖,概括性极强。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