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寒门,薄葬(1 / 2)

赵希鹄喜书画,善鉴赏,《洞天清录》一书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如此条指出铜犀牛、天禄、蟾蜍等口衔小盂者为灯具即颇有见地。

不仅铜器,瓷质亦有类似制品,当加以辨析。

其上一条云“古人无水滴”,当和此条相关联。

即宋以前虽有砚滴,但并不普遍。

至宋时,砚滴方兴未艾,才有将古灯具误作砚滴之事。

宋代的瓷器,不管是什么品类,都算是真品。

但是,如果说古董,具有更高文化价值的,还是汉代,当然,还有三国。

很意外的,陈文哲居然发现了一件三国时期越窑青釉兔型砚滴。

此件即为赵希鹄所指的“贮油点灯”之器误为“水滴”耳。

蟾滴虽小,可探讨处实深而广。

古人称月亮为蟾宫,月亮上有蟾蜍,则蟾蜍非一般自然生物。

但为何在宋代出现三足蟾蜍造型,当反应宋人的思想观念。

且蟾蜍为水器造型历史悠久,相关信息资料实丰富而庞杂。

正是因为这一点,陈文哲才更加想要深入考察、研究。

当然,肯定不是现在,他现在倒是想要找一下,为什么一座存储着砚滴的小型私人窖藏之中,会有三国时期的砚滴。

不用说,这肯定是挖了三国时期的一座古墓,最少是一座。

果然,只是一找就发现了这一次惨剧,最为重要的是这一件砚滴,居然很可能是出自曹操墓。

三国墓地是在三国时代(220~280)所建造的墓地的统称。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很多三国人物的墓葬难觅其宗,争议倍出。

这一历史时期的古墓,主要分为三国人物墓地、阳洛魏正始八年墓、金陵的东吴墓、川都的蜀汉墓等。

三国时期的古墓,最出名的肯定是曹操墓。

三国人物中,以魏王曹操(155~220)最为阴险疑忌。

他死前,生怕仇家掘墓,故苦心经营了“七十二疑冢”,分布在南北河、徽省等地。

故自他死后至今1700余年,仍无史料记载其真墓葬地。

据有关史学专家考证,曹操墓在其徽省曹操宗族墓群附近的可能性最大。

2009年12月,南河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南河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经南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

南河安阳发掘的墓,确定是曹操墓无疑。

但有人认为这不是曹操墓,因有记载曹操墓在邺郡。

而这样的推断,无疑不是空穴来风的,比如陈文哲这一次的发现,不就是怀疑出自一座曹操墓?

曹操墓一般指安阳高陵,但是这肯定不太准确。

这座高陵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安阳高陵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

这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

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

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

按理说,这么一座规格很大的古墓,应该算是曹操墓。

但是,陈文哲看到的这座曹操墓,规格也不小。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