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李廷彪盗信(1 / 2)

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0 字 2021-03-22

大明海图志第389章李廷彪盗信离开总兵府后,李廷彪心头满是喜悦之情,终于能脱离义州城这座鬼地方了,想到这里,他脚下的步伐都忍不住轻快了许多。在总兵府里枯坐了半天才等到郑冲回来,其实最后两人也没交谈多久,李廷彪认为这或许是郑冲对自己最后的考验。

对于郑冲提议用城外清军尸首去换回那些朝鲜百姓,李廷彪认为是可行的。明军和朝军都有按首级记功的惯例,而女真人也很不喜欢战死的勇士被人割去头颅,当年宁远之战后,清军冒死在夜间收拢了城下战死者的尸首,导致明军真正斩获的首级很少就是这个原因。

昨夜清军曾今也打算趁天黑摸到城下来收集尸首,但很可惜,明军为了防备清军趁夜攻城,在城外设下了许多障碍和暗哨,清军的夜间行动很快败露了。这样一来,清军想要收回这些勇士的遗体,郑冲提出的谈判交换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起来,在女真人眼中,命贱如狗的百姓真的比不上一具高贵的勇士尸首。清军上至皇太极,下至普通八旗兵,都不希望自己战死后尸首被人割去头颅,若是任由敌人将战死的勇士尸首割去头颅,这样会很影响士气的,所以郑冲才这般肯定清军一定会答应这回的交换。

走在路上,李廷彪回想起郑冲此人来,不可否认,他很佩服这个年轻的明军总兵,短时间内就能想到办法,用清军尸首交换被掳掠的朝鲜百姓。这位大明总兵来到朝鲜短短数月时光内,朝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成了朝鲜君王的更替,同时让明军在朝鲜备胡,在李廷彪心目中,郑冲的确是个非常可怕的人物。

但很可惜,这个人还是看不清大势,李廷彪在心中暗自腹诽着,在他看来,如日中天的满清才是他只得投效的一方,因为皇太极为了劝降自己,亲自来了书信。

说起皇太极来,李廷彪认为这位新晋的皇帝是当世第一明君,他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皇太极亲笔书信中提到了去岁的盘谷伏击战,他向李廷彪保证,投降过来后,不会有人翻旧账,同时皇太极很大量的赦免了李廷彪帮助明军在义州等地布防的罪过。然后就是封官许愿,皇太极答应李廷彪,一旦攻下朝鲜,李廷彪将成为朝鲜八道兵马大元帅!

这个条件是李廷彪难以拒绝的,也是郑冲和李倧都无法开出的价码,所以李廷彪决定投降。但此时李廷彪根本无法掌控安平北道的朝鲜军马,因为他被郑冲扶植的李经荣等朝鲜将领架空了,李廷彪能号令的只有手下数百亲兵和家丁而已。

不过最近李廷彪又收到了皇太极的来信,皇太极很善解人意的宽解了李廷彪,言道不论李将军引多少人来降,他都将高官厚位以待。

于是李廷彪决定冒险出城归降,哪怕只有他一个人逃到清军那边去。他在朝鲜这里已经失去了兵权,他感觉到了危险,李倧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他打算尽快逃亡满清。

骑在马上,李廷彪思索着自己的心事,义州城内军民百姓的秩序还算正常,城内街道上虽然行人都是行色匆匆,但并不混乱,而且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少。

正行走时,李廷彪偶然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一个老相识,长白山参客靳奴儿!

“他怎么会在此地”李廷彪有些好奇起来,作为满清和明军中间的灰色纽带,长白山参客们长期扮演者信使的角色,这人出现在义州城内,一定不简单。

李廷彪唤来自己最信任的亲卫队长崔顺诚,命他带几个人悄悄跟上靳奴儿,打探他来义州城的目的。崔顺诚领命后,便带几个人跟了上去。

回到自己府邸,李廷彪有些坐立不安,明天就要离开义州城了,他打算将金银细软都带走,但又不能让人知道,他知道郑冲在他身边安插了不少监视的人。

思来想去,李廷彪放弃了带走金银细软的打算,准备晚上将金银细软埋在府邸内,等再次回到义州城的时候再取出来便是。想通这一节后,李廷彪轻松了很多。

到得傍晚时分,崔顺诚回来了,他居然把烂醉如泥的靳奴儿带了回来。原来崔顺诚跟踪靳奴儿一段路后,靳奴儿似乎并没发现有人跟踪,他在义州城街上逛了一圈后,居然去了一家小酒馆喝了个酩酊大醉。靳奴儿喝醉后还发了酒疯,让崔顺诚带了回来。

看到大醉的靳奴儿,李廷彪大喜过望,当下命人将靳奴儿送到厢房歇息,随后示意崔顺诚好好搜搜靳奴儿身上可有什么值钱的书信!明天就要去投效满清了,李廷彪觉得还是应该想方设法搞些有价值的东西带过去,好博个前程。

少时,崔顺诚回来了,他把靳奴儿的衣帽鞋袜都翻了个遍,最后在貂皮帽子的夹层里找到了一封书信。这书信封口有火漆,但难不倒李廷彪,他命人小心的用湿润的布条从另一边信封口下手,水渍沾湿后,将信封口的浆糊化开,便可取得里面的书信。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