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奇怪的战场(1 / 2)

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0 字 2021-03-22

朔州城之战在四月二十九日清晨打响,清军在朔州城上游五里外的江面上拉起五道铁索横江,并在南北铁索两端扎下营寨防卫,阻断郑氏水师江面巡弋的路线。而后几天时间内,数万辅兵在上游十里外搭建了三座浮桥,大清睿亲王多尔衮所部前锋三万战兵及五万辅兵先期过江一半,随后便开始了对朔州城的围攻。

多尔衮的攻坚策略很传统,也很简单,先拔朔州城外围据点,而后围困朔州城,并没有什么太值得说道的策略,因为明军一直就龟缩在坚城和城外的硬寨中不出来,所以多尔衮也没太好办法。

二十九日清晨,天气不错,万里无云,清军两万辅兵打头阵,一万战兵随后督战、跟进,第一次攻坚清军没有保留,渡过鸭绿江的一万五千战兵中出动了一万人,三万辅兵出动了两万。

攻击的方向是朔州城北面和东面的三处明军营寨,明军沿朔州城外围结寨,北面、东面营寨延绵五里之长,清军三万战兵、辅兵在五里宽阔的战场上面摆出了攻坚的阵势。

当然清军也有侧重的攻击要点,突破口选在了城北营寨和城东营寨的交接之处,此处因为朔州城东北角的地形限制,纵深明显要比其他地方薄弱。

昨天多尔衮就已经渡过了鸭绿江,部署攻城战之前,他和李永芳等诸将查看了地形地貌。当时看得朔州城的防御时,多尔衮一度有些踌躇不前。

“想不到短短数月之内,明军竟然能将朔州城防修建得如此坚固!”多尔衮眉头暗皱,踌躇半晌后,他回头看了看李永芳道:“明日由李额驸率军攻城如何”

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都不擅攻坚,其实明军也不擅攻坚,甚至有时候世界上任何一支强军都怕攻坚。这就如同后世足球场上破密集防守是个世界性难题一样,当防守方周密部署防卫之后,任何一支强军要攻破坚城都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清军中有大量的炮灰,李永芳麾下的汉军以及被满清捉来编成辅兵的奴隶们!像这种攻坚战,第一轮攻坚中,派上炮灰去消耗敌人是常例。

李永芳并没有推辞,只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疑问:“睿王爷,我军既然有红衣大炮助阵,明日可否动用”

红衣大炮沉重,搬运困难,这几天好不容易才弄了十五门过江来,其余的还在江北躺着。看到李永芳开口,多尔衮勉强答应:“也罢,明日调动十门红衣大炮与额驸助阵。”李永芳大喜过望,当即谢了。

有了十门红衣大炮,此刻骑在马背上指挥清军攻坚的李永芳陡然觉得硬气了许多。两万辅兵铺开五里,推着八十多辆简易的撸盾车在前,他们手持简陋的挖掘工具、刀剑和弓弩,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填平外围的堑壕,为后续的汉军和蒙古军铺平道路,同时消耗明军的体力和弹药。

八十多辆撸盾车打造得很简单,全身都是木制的,车轮和车轱辘都是木制,其上用圆木捆绑后,形成一面巨大的盾牌,用来防备明军的枪炮弓箭,因为赶制匆忙,上面很多圆木连树皮、枝杈都没清除。

虽然简陋,但这种撸盾车防备枪炮、弓弩的效果很不错,碗口粗细的圆木已经足够在五十步内,拦截下绝大多数明军的枪炮了。鸟枪、一窝蜂、三眼铳、虎蹲炮的散弹等等都难以穿透撸盾车的防御,除非是一千斤以上的火炮弹丸,才能摧毁这些橹盾车。

压阵的李永芳令旗一展,首先发难的是清军的十门红衣大炮。当年红衣大炮在明朝奏折中曾被描述为“糜烂十余里”的利器,虽然有吹牛的成分在里面,但清军仿制的红衣大炮射程绝对超过了三里!

十枚炮弹带着巨大的惯性落在明军营寨前的壕沟阵中,有些陷入了泥土里,激起一阵青烟,有些则蹦跳着奔向明军营寨的土垒上,然后在土垒上凿穿一个大洞!

郑冲在营寨正中最高处的将台上安坐,背后是斗大的郑字旗号和总兵旗号,施琅和另一名亲卫手捧将军印与尚方剑立于郑冲身后,郑冲身侧李顺贞一身戎装俏然再立,她手中抬着一支千里镜正在观战。

李顺贞是头一次见得这么多的人,正所谓人上一万,无边无涯,两万打头阵的满清辅兵排开五里宽的战场正面,当真是有些骇人。

清军的炮火声令李顺贞有些手抖,千里镜不由得跌落在脚边,匆忙捡起千里镜后,与郑冲四目相对。郑冲看到妹子脸色有些煞白,眼神中颇有些畏惧之色。

“放心,他们的炮打不到这里!”郑冲开口安慰了一句,其实郑大公子也是头一次见这种大场面!此前不论是海战还是陆战,郑冲参加过的最多人数战役也就是皮岛守卫战,当时清军出兵五千,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排场。

不过郑大公子好歹也是一军主帅,所以他稳如泰山的表情,能让很多将士安心,所以郑大公子面沉如水,安坐如故。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