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出城剿匪(2 / 2)

说话的是同安县赫赫有名的王捕头,王捕头年轻有为、武功高强,且办案沉着冷静,深得同安县县令王有寿的青睐。

由于王捕头自幼父母俱丧,是其伯父一手带大,后来一次天灾,其伯父也撇下他撒手归天了,在王捕头依靠时,碰到了此时还未有功名在身的王有寿夫妇。

王有寿夫妇见其可怜,而且自己至今也未能有所子嗣,便将其带至身边收为义子,悉心抚养。王有寿得闲便教其读书写字,讲做人的道理。

后来,发现他在武学上更有天赋,便为其寻得一师,教其武艺。说来也是,王捕头生性聪颖,在武学上的天赋远超于其它方面。短短数年,王捕头便学成归来,恰巧此时,王有寿取得功名,于是,王捕头便跟随义夫义母来到同安县,做了个捕头。

王捕头有个响亮的名字,叫王恩,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所改。顾名思议,感恩、报恩之意,对于王有寿夫妇的恩情,他自己也说过这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愿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一二。

“好,这就走,清点人马,我们这就去剿匪。”

王有寿听到流匪找到的消息,喜不自胜,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准备外出。

“是!”王捕头随着王县令走出了书房。

此时,县衙内已集齐十几个人,个个手持弓箭刀剑,严以待命地站着两排在院内等待着最后出发的命令。

王有寿走到这些人面前,表情严肃,开始了出发前的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训话:“各位弟兄,本官深受圣上天恩,至此县以保民生,所幸不负苍天与圣恩,本县之民风淳朴,丰衣足食,大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势,这全赖在此的各位同仁共同为之,我心甚慰。”

说到此处,王有寿扫视了眼前的每个人一遍,接着话锋一转:“然,今有流匪潜入我县境地,拦路抢劫、杀人越货,恶不做,闹得人心慌慌。如若今日我等任之,顺之,又有何面目愧对本县父老乡亲?尔等想想,如果那些被杀的人是你们家人,被侮辱的女子是你们的妻女姐妹,又该当如何?所以,今日各位可愿随我出城剿匪,匪人不除,誓不罢休!”

“愿意!”一声震耳欲聋的嘶喊冲上云宵。

王捕头拳头紧握,高高挥起,嘶声呐喊:“匪人不除,誓不罢休!”

底下的衙役犹如打了鸡血一般,沸血澎湃,也跟随王捕头的动作高声呼喊:“匪人不除,誓不罢休!匪人不除,誓不罢休!匪人不除,誓不罢休!”

王县令见士气如此高涨,非常满意,大手一挥:“出发!”

底下的衙役听到命令,转身列队而出,动作整齐有序。

“老爷,老爷。。。。。。”一妇人在丫鬟的搀扶下急急忙忙地赶出来。

此人是王有寿的结发妻子刘氏,也是王恩的义母。

王有寿见妻子慌慌张张地跑出来,急忙迎了上去,心疼地说:“夫人,您身子不好,还病着,就不好出来受风凉了。”

“老爷,你是一县之主,且手缚鸡之力,为何要冒险前去剿匪呢?有恩儿带人前往足矣。”刘氏担心夫君安危,不顾一切地赶了出来,就是希望能劝下他。如果他在剿匪中有什么不测,她该如何独活于世。

“夫人,你有所不知,此次流匪猖狂,已作案数起,搞得人心慌慌。我作为一县之主,理当亲自前往,以身作则。”

王有寿言词酌酌,在场的人闻之均不佩服万分,都暗暗庆幸自己有个好父母官。

刘氏不知该如何劝了,劝也劝不动,只好嘤嘤而泣。

“夫人,我又还没死,你哭作甚?”王有寿安慰着自己的妻子,他深知妻子对自己的感情,只是重任在肩,他不得不如此。

此时的王捕头也上前去安慰着刘氏:“母亲,孩子一定会保护好大人,寸步不离,纵使孩儿粉身碎骨也会保义父大人毫发伤地回来。”

刘氏很感动,双手握着王恩的手,慈爱地斥责道:“傻孩子,为娘自知你孝心如此,你可要与你义父一同毫发伤地回来。”

“嗯。”王恩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啦,别磨磨叽叽了,出发!”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