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86-88章,少爷在烧沙子(1 / 2)

定远侯府。

偏院内。

原本为聚贤楼厨子练手修建的几个炉灶,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各种模样。

唐宁端着一簸箕掺杂了草木灰的河沙,倒进了一座小高炉内,这可是他专门请教了兵器监的匠人改造的高炉。

眼下什么都没有,他也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尝试了,后世有吹玻璃这个说法,想来玻璃的初始形状应该糊状的,和融化的铁水的差不多。

“宋绍,憨子在做什么呢?”

唐炳春走进偏院,看着忙碌的儿子,问起了站在一旁的宋绍。

“回老爷,少爷在烧沙子……”

宋绍咧着嘴回答,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里莫名一阵疼痛。

这可是他带着家丁精挑细选的河沙啊,如今被一股脑倒进了高炉,原以为少爷让他挑一些河沙来是有特别的用处,没想到是这么用的。

“烧沙子?”

唐炳春皱眉看了看点头的宋绍,背着手走了过去:“儿啊,你这是在做什么?”

“烧琉璃。”

唐宁换了个老爹容易理解的东西,又往炉内添了几块上好的煤炭。

“琉璃能用沙子烧出来?”

唐炳春差点惊掉了下巴,犹如看傻子一般望着儿子,只是唐宁现在低着头添煤,没看到老爹的表情。

“试试呗,烧出来最好,烧不出来再看。”

唐宁所谓道,毕竟他也不敢保证一次就能把玻璃烧出来,这只是次尝试而已。

听到儿子这么说,唐炳春也就不再过问了。

聚贤楼开业一个月后,掌柜刘三儿就给定远侯府送来了四万两银子,说是五成纯利,往后还可能更多。

反正钱都是儿子挣的,给他花了也没什么关系,何况这点石炭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对了儿啊,你去国子监给监生们上课没出什么问题吧?”

唐炳春终于想起了他过来的主要目的。

让刚刚及冠的唐宁去国子监给同龄的监生们上课,他还是有点不放心的。

“能有什么问题,把题讲开就好了嘛,就是公孙端又被我给怼了一顿,现在估计正委屈着呢。”

唐宁看了一眼火候,盖上炉盖,随意拍打了一下身上的灰尘。

“没什么问题就好……”

唐炳春点头放下心来,教育一顿公孙端确实算不上什么大事,报到陛下那里也就是一个口角之争而已。

只是他话音未落,就见管家老宋陪着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德全过来了。

“见过唐老侯爷。”

李德全先是给唐炳春行了一礼。

“免礼免礼,李公公,您今个怎么有空过来了?”

唐炳春赶忙迎过来疑惑问道,眼角余光却是瞥了唐宁一眼。

“陛下有诏,让小侯爷进宫一趟。”

李德全陪着笑脸说道。

“陛下有诏?不是我家憨子又犯了什么吧。”

唐炳春心里一咯噔,果然被他料着了。

“没有,陛下今个龙颜大悦,全是因为唐小侯爷一首诗呢,今日诏小侯爷进宫,多半是要嘉奖一番。”

“就他?还做了诗?李公公您没说笑吧。”

“怎么?唐小侯爷还没告诉您呢,不过您也别急,马上啊这洛都城都会传遍的,老侯爷,奴婢先去请小侯爷进宫了。”

李德全又对唐炳春行了一礼,径直走向高炉边笑道:“小侯爷,您收拾一下跟老奴进宫吧,这等粗活啊交给手下人就行了。”

“李公公,这么快都传到陛下耳中了?就一堂课而已,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吧。”

唐宁有点摸不着头脑,他知道这堂课迟早会传到陛下耳中,但没想到这么快啊。

“没什么大不了?!小侯爷您是走的急不知道国子监发生了什么吧,您那首明志诗可是老奴读起来都血脉偾张的,陛下都说自己年轻了三十岁,更别提国子监那群年轻气盛的学子了。”

李德全瞅着没事人似的唐宁,心里也犯了嘀咕,难不成小侯爷只当这首诗是随口一说?

“明志诗?”

唐宁楞了一下才道:“倒是也算,李公公,国子监发生了什么?”

“哎呦喂,我的小侯爷,您还是赶紧跟老奴走吧,陛下还等着见您呢,边走老奴边说给你听。”

李德全拉着唐宁的胳膊就往外走。

他好像听出来,这位唐小侯爷对自己这首诗引发的骚乱一所知。

“行,宋绍,你盯着高炉,看见火小了就在添几块石炭,我跟李公公进宫一趟,爹,宋叔,我走了啊。”

唐宁交代了宋绍一句,又跟老爹和宋叔打了个招呼,跟随李德全出了门。

唐炳春和管家老宋目送两人离去,面面相觑。

“老宋,你快派个机灵点的家丁去国子监打听一下,这憨子到底做了首什么诗。”

“是老爷,我这就派人去。”

宋管家赶忙走出偏院。

前往皇宫的马车上。

听完李德全的解释,唐宁才知道,自己随口改了的几句诗,竟然在国子监的反响有那么大。

“小侯爷,你也不用太担心了,萧祭酒已经把那些监生门劝了回去,等他们冷静一阵,应该就没几个想退学的了。”

李德全轻声宽慰起唐宁来。

“嗯,多谢李公公。”

唐宁当然明白那些学子的心境,一时热血上头,就和后世的自己听到那句‘为天地立心,为苍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一模一样。

气血上涌,当场发愤图强,可睡一觉醒来后,还是该干嘛干嘛去了。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好像所有人都把这首诗当成他的明志诗了。

不过他倒是也不太怕,前身给他留下的底子足够好。

如果陛下和老爹允许,他也想去北蛮的草原上看看。

封狼居胥。

那可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

马车停下,唐宁跟随李德全一起来到了凤仪宫前。

“唐宁参见陛下,见过皇后娘娘。”

唐宁站在门外行礼。

“进来吧,须多礼。”

大夏天子赵德清从屋内走出,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笑着看向唐宁:“憨子,你去国子监上了一堂课,朕的国子监祭酒可是派人往宫里来了两趟,你可知他这两趟都说了什么?”

第八十七章防人之心不可

唐宁看了一眼屋内,马皇后和两位公主都在,赵婉心尤其显得神采奕奕。

“回陛下,唐宁不知。”

“那朕告诉你,这第一趟送了三首诗过来,第二趟嘛,说了你在国子监的所作所为,还参了公孙端一本,说他不尊师重道,当堂辱骂夫子,请朕给予处罚,你坐下答话吧,不要讲这么多礼数。”

赵德清将奏折放在了桌上,招呼唐宁坐下道:“封狼居胥,勇当彭骠骑第二的志气,你可和你爹提过?”

“没提过,陛下,这里没外人,我就实话说跟您了吧,这首诗啊,我就是故意做出来气公孙端的,压根不是什么明志诗,只是没想过会引起这么大轰动。”

唐宁找了个位子坐下,接着道:“不过陛下真要我前往北疆,我也义不容辞。”

“呵呵呵……皇后,这憨子倒是诚实,现在真相大白了,没犯什么,就是意气之争,争过头了。”

赵德清看向马皇后笑着说道,惹得赵婉心二姐妹都娇笑不已。

“本宫就说嘛,唐宁装了这么久憨子,怎么突然就高调起来了,看来这次啊,是真被气着了。”

马皇后放下手中衣裳,收拾好针线。

赵德清则是对着唐宁叮嘱起来:“憨子,这诗既然已经传开了,不管是不是你本意,你都得给朕受着,朕不需要那么多国子监生都去边疆,他们也受不了这苦,但如果真有几个不的苗子留下,那你也是大功一件。”

“陛下的意思是……”

唐宁听了出来,这位陛下似乎话中有话。

“朕也不怕告诉你,以前乱世,书生投奔军中可以谋个生路,现在天下太平了,书生们醉心于官场,都不愿意去军中吃苦了,张之东就跟朕抱怨过,除了身边几个幕僚,有时想找几个文书都得临时去州府学堂借用。”

赵德清颇有几分奈之意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虽希望读书人多一些,但希望多的是正直明理、帮他教化万民之人,不是只会醉心于官场的官僚。

官职就那么多,而追逐的人多了,就免不了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唐宁明白了,我还是那句话,只要陛下有诏,唐宁随时可以前往边疆。”

唐宁郑重而道。

现在他听出来了,承平日久,愿意留于军中的读书人有些青黄不接。

“现在还用不到你去,怎么着也得等你和长宁完婚之后,让你爹抱上孙子,有事再派你上去,他才不会怨朕。”

赵德清看了一眼里面的赵婉心,又看向唐宁。

唐宁带着几分不好意思也往里扫了一眼,只见赵婉心的脸羞红的都快滴出血来。

“好了,你跟朕过来,朕跟你说件正事。”

赵德清领着唐宁到了另一间屋子,屋内只有他们二人。

秉笔太监李德全亲自守在门外。

“唐宁,萧成彦奏折中说了,你和公孙端的事,过不在你,公孙端当众出了大丑也是他咎由自取,他现在告假回到了安西侯府,朕还得派人安慰他几句,毕竟他爹公孙康还在替朕看着西疆呢。”

“陛下放心,此事我并未放在心上,只要他不惹我,我和他就平安事。”

唐宁浑不在意道。

他还以为是什么正事,原来陛下是怕他多意。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