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我们有救了(1 / 2)

高向明惊呆了。

他初入官场,本来想着少说话,多做事情,先看看规则的,没成想竟然遇到了这样子的事情。

只救助青壮年,那老弱病残呢?是不是直接留他们饿死?

只留下青壮年有什么用?没有女人,没有孩子,水灾过后这个地方又如何能够再繁荣起来?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里的人想不到了,为什么县令大人会想不到?为什么会出来这么奇怪的规定呢?既然要救那当然是尽可能救最多的人。

衙役冷笑着看向高向明:“县丞大人真的是慈悲心肠呀,既然您有能力,就那你就自己救呗,以后您可以让这孩子跟着你吃呗,哦,差点忘了。”

衙役又指了指不远处一个角落:“喏,大人看看那里还有好多孩子呢。县丞大人既然这样子古道热肠的,不如把他们一起救了吧。我们都没什么意见的。”

只要不吃他们的粮食,这位县丞大人爱怎样救就怎样救,关他们屁事。

既然有青壮年留下来吃着救济粮,那每留下一个青壮年就伴随着一个家庭不可能出去逃荒的。

老人、女人和孩子怎么能走得远呢?

出去也只是死路一条,在这等着也是死路一条,奔波劳碌客死异乡,那他们还不如干脆就留下来等死。

不动就不饿说不定还能多扛两天。

高向明朝着衙役指过去的方向看过去,那边角落里边有一堆的孩子,那些孩子们看见他抱着这个孩子之后,像饿狼一样看着这边,但凡他点头的话,那些孩子估计都会蜂拥而至。

可能是饿的太久了,那些孩子全部都头大大的,身体小小的,瘦得像麻杆一样,好像一阵风就能够把他们给吹走。

这还仅仅是水灾后的第一个月而已。

山上长的野菜,水里游的鱼,还有其他所有能想到的吃的动物都已经被吃光了。甚至易子而食。

能活下来的方法都已经用遍了这些。

被抛弃了的孩子,还有妇女和老人,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吃了,他们就真的等着死了。

就在这时候,高向明出来了,高向明反对了衙役,他还是个穿官服的,他的一席话好像给这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涟漪,那些还不想死的人都满怀期待地看着高向明。

谁又想死了,能活着难道不好吗?

不是没想过造反,但是青壮年都不为所动,他们有吃的,他们能活下来,他们不反抗那些衙役这些老人和小孩又能拿衙役怎么办?

但现在他们已经快要饿疯了,饿疯了的人理智正在渐渐的消没。

高向明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现象。

他心中不忍,但是他还是希望能把这些人都救下来。

“今天县令和师爷不是已经去府城里边去领救济粮了嘛,新一批的救济粮马上就要到了,把现在库房里边还剩的拿出来给他们吃点吧,再不吃这些人全部都死了,人都已经死光了,还有什么用?”

高向明在出来赴任之前就曾经纠结过要不要写信给自己的亲祖母让她帮忙筹措一些粮食送过来。

他跟自己的亲祖母并不是很熟,他从小是跟自己的父母还有养祖父母长大的,生长在农家,吃过很多的苦,全家砸锅卖铁吃糠咽菜送他读书。

在没考上昭文的时候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读书了。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穿金带银的女人出现说是他的亲祖母要认回他。

他当时无法接受,但是他的亲祖母也并不逼着他说要认祖归宗什么的,只是默默地接济他们,也不会来打扰他。

他亲祖母真的默默地为他们一家做了很多事情,他的父母,养祖父母得以安享晚年,他也有银子继续读书才有了他的今天。

现在高向明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亲祖母,他考中同进士又拿到了任职文书时就已经给自己的父母养祖父母,还有自己的亲祖母都有写信。

他本想着有一天衣锦还乡再跟亲祖母相认。

但刚来这里的第一天就已经让他的幻想破灭,这里情况比他想象中更加严重。

没吃的这些人都得死。

他现在想求亲祖母能帮忙弄点粮食来度过难关。

他知道只要他开口的,他的亲祖母肯定会同意的。

不要说给这边运点粮食,就要他亲祖母的命,他亲祖母估计也会双手奉上,正是因为有这样,高向明才更加的不想要麻烦她。

试试吧。

高向明心里边已经打定了主意,回去就给自己的亲祖母写信过去看看能帮忙弄到多少粮食,尽力而为吧。

衙役才没高向明圣母呢,一点都不想动弹:“县丞大人,开库房必须有县令大人的命令!其他的我们不懂。”

万一要是县令大人没有要到粮食回来呢?万一要是要回来的救济粮很少呢?这时候没多分出去一点粮食就有可能会饿到自己,谁乐意啊。

要不是县令说不能把人全部饿死,他们连给这些青壮年的麦麸都舍不得。

那些原本已经躺着等死的老弱病残们听见高向明的话沸腾了起来。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