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蔬菜之乡(1 / 1)

看得出来,郝强很有喜悦感。

那是一份成功的喜悦。

刘烨也是同样的心情。在海上漂泊了几百年的疍民终于要回归都市了。

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刘烨在半公办的沙发上躺到两点钟,电话响起,市委办打来的电话,副市长王小庆去枫林镇视察。

随行的有副县长郑水生、枫林镇委书记郝强以及市直机关的涉农部门的负责人。

浩浩荡荡十几个人,坐了一辆中巴车来到枫林镇政府。

郑水生、郝强和刘烨等候在政府门口。

看到中巴车来,众人便迎了上去。

王小庆从车窗伸出头来,说道:“我们不进政府了,直接去现场。”

在大棚蔬菜基地,王小庆下车了。刘烨这才注意,她穿了一双平底球鞋,一身笔直的西装裤。乌黑的头发放下来,直达颈脖。

李玉钢早已等候在大彬蔬菜门口。他用大喇叭大声地介绍着大棚蔬菜的种植情况。

眼下正值早春。茄子、辣椒、小南瓜等蔬菜都已经上市了。价格是正常情况的五到八倍。

王小应笑问:“总共的种植面积是多少亩。”“

刘烨答道:“一万三千亩。”

王小应:“如果销路好的话,我建议把种面积扩大到五万亩。把整个枫林镇的耕地全部用来种蔬菜,让枫林成为我们信州市的蔬菜之乡。”

刘烨:“我们的反季节蔬菜不但销往本市,还销往省城。周边还有几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五万亩蔬菜,应该可以的。”

王小庆的讲话,通过记者们的录音录像,将会被变为文字,声音和图像,传播到千家万户。

视察完大棚蔬菜,给王小庆的感觉,那就是做事很踏实。

这里的一招一式,绝没有花架子,的确值得一看。

驱车来到万头养猪场,让王小庆感到意外的是,那么大规模的养猪场,居然没闻到什么臭味。走进去一看,每一个猪舍都冲洗得干干净净。那些白毛红皮的长白猪身材比较长,骨架也比较骨。每一头猪都有一百二三十斤了。

王小庆的兴致很高,从头到尾,走了个遍。在山坳处,她现了“奥秘”所在,山坳的猪粪堆得像小山似的。农民们正在运猪粪进山,给水果施肥。

王小庆看到这一幕,真的震惊了。刘烨是属于人狠话不多的角色。

平时,很少看到他主动邀请新媒体采访,也很少去向领导汇报工作。不声不响间,他居然干出了那么大的成绩。

刘烨汇报道:“再过一个月,万头养猪场的生猪将陆续出栏。王市长,你到时候根本不需要担心市场买不到肉。”

王小庆花了两个小时,下到一线走动,内心大定。她所分管的工作是不会出问题的。

送走王小庆,郑水生留下大家开会。

郑水生道:“王市长对辉煌集团的这两个项目评价很高。你们要好好干,争取干出更好的成绩,不要辜负了领导的信任。”

李玉钢:“郑县长放心。我这人干别的事缺心眼,对于种田这一行,那是没什么话说的。”

郝强也附和道:“李总的工作做得的确好。王小庆副市长频频点头,皆是赞赏之色。还希望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可以,不妨把大棚蔬菜扩到大五万亩。”

郑水生:“我看可以。刘烨?你说呢?”

刘烨:“从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来说,扩大到五万亩,完全没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棚蔬菜这玩意,主攻的抢季节,越反季节越赚钱。”

几个人坐在田头上,便你一言我语地议论起来。

说话间,一辆大货车进了进来。从车上跳下来一个精壮汉子,说道:“谁是老板,我是省城朱老板派来的,专程过来运蔬菜的。”

李玉钢:“你们先坐一会,我去应付一下顾客。”

李玉钢去和精壮汉子谈生意了。他几声招呼,便有十几个农民从不从方位迎了过来。他们手里都有箩筐,看来是去地里摘蔬菜的。

一东风牌货车的蔬菜,想想就吓人。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

从郑水生的嘴里得知,黎翔的皮鞋厂不但已经签约,而且已经动工兴建了。厂址就是创信鞋业公司的隔壁。

郑水生满怀崇敬之情,说道:“刘烨,我发现你简直就是一个福星,经过你的介绍,大部分都会引资成功。这次黎翔投资五千万。等这边搞好,他就会把浙江的厂搬过来。”

“还有,疍民的事情,要不是你鼎力

相助,也没有那么容易解决。”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