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变化太大(1 / 1)

想当初,王心田要是能几万块钱,坚持再挖半个月,或许大把的金子就流进他的腰包了。

刘烨看出王心田的想法,看破不说破。

再说唯心一点,王心田没那么好的命。

刘烨交待好王心田,注意协调好火车站货运调度室的事,便回到三江五金配件厂。

因为买下了枫林镇机械厂,刘烨再回过头来看配件厂,真有些像小孩子“过家家”,简直是吓胡闹。

正是这样的小厂,一个月能给刘烨赚四五万块钱的加工费。要是公布出去,能吓瘫不少人。

自己这个“资本家”也太可恶了吗?

竟然喝了工人那么多血汗钱?

李太山问:“刘烨,这几台机器搬到机械厂,你这个位置就空了,准备拿来干吗?”

刘烨:“没想好。或许当作产品车间吧。”

经过一个星期的整顿,竹编工艺厂和机械厂焕然一新。所有厂房墙壁粉刷了一遍。还挂了几条大幅标语。

所有的员工都穿上了“辉煌集团”的工作服。

开业仪式很简单,只不过放了三万响的鞭炮,便意味着新的纪元已经展开。

郑水生专程参加了辉煌集团的开业仪式。

放完鞭炮,鼓了掌。员工们各就各位,和往常一样投入到工作岗位。

刘烨用了机械厂的一栋楼房作为集团公司的总部,内设了董事长兼总经理办公室,财务室、人事室等。

郑水生在刘烨的陪同下,到处走了一圈,能感受到活跃跃的创造氛围。

郑水生问:“刘烨,今年整个集团的主要经济指标能不能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刘烨淡淡一笑:“书记给我下指标了。我也是这样想的。”

自从集团化管理以来,各分厂厂长除了少量的生产权限,绝大多数都要经过集团公司召开碰头会。

这种会议每星期一次。由刘烨亲自己主持。

郑水生了解到这些情况,知道这是一件新鲜事物,说道:“行政管理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了,会造成没有活力。太松了,又会造成没有执行力。这些事情,你以后慢慢体会吧。”

刘烨淡淡一笑,不置可否。自己的前世可是管理过百亿资产的大老板,难道连这么一个小集团都管不好吗?

说到这,郑水生似乎又意识到什么,笑道:“可能是我多虑了,在这方面你比我内行。”

刘烨笑道:“我只不过是个农民,什么都不懂,什么事情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慢慢摸索经验。”

郑水生:“你年轻,又有干劲。能这样下苦功,已经胜出很多人了。我们枫林镇的财政税收,就要靠未来的辉煌集团了。”

刘烨问:“郑书记,现在全镇的财税收入是多少?”

郑水生:“在镇办煤矿出事以前,我镇是在全县的排名靠前,一年的财税收入达到100万。出事以后,直线下滑,现在只在全县29个乡镇排中等位置,大约四五十万。和偏远乡镇差不多。所以,我这次下决心改制,也是想把经济提振起来。这两间乡镇企业潜力很大,体制、机制上出了问题,应该从根上治。”

刘烨:“感谢书记的信任。我想到年底,我们的财税收入达到150万元。”

现在还只是六月。还有半年时间,刘烨的辉煌公司会飞吗?

郑水生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刘烨,凭什么这样说?”

刘烨:“我说话是有依据的。不信你就走着瞧。从下个月开始,每月15个车皮的优质煤往江浙一带运。煤矿、石灰厂形势大好。”

“从现在的情况看,我的坑口煤矿已经超出原来枫林煤矿的生产能力了。我的煤矿销售公司把全镇十几家煤矿的煤都给统起来,大力度销售煤炭,仅此一项,增加一百万税收也不是难事。”

听到这话,郑水生的小心脏太激动了。很多的经济活动。假如刘烨不说出来,连他这个当书记的人都不知道。

郑水生问:“你是怎么把全镇的煤矿统一起来的?”

刘烨笑道:“我成立了煤炭销售公司。别人搞不到火车车皮,我能搞到。别人找不到销路,我有组织专人攻关。”

郑水生听得兴奋,喊道:“刘烨,你这么能干,连我这个书记都要下岗啦。和你比,我不知道差了多少个等级。”

刘烨哈哈一笑:“书记过奖了。我想说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好时代,可以大力发展经济。万事开头难,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郑水生随刘烨一起到车间视察。

一个

现象引起了郑水生的注意:以前,郑水生到车间参观,从车间主任到员工,都会拥上来和书记说上几句。今天不同了。车间所有员工只顾低头干活,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们。

走出车间,郑水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他问道:“这是什么原因?”

刘烨笑道:“这还不简单?我现在采用的计件工工资。每完成一件产品,就能计算出他们每天的劳动报酬。以前采取的是工时制。这是两件不同的计算方法。”

郑水生不解地问:“不需要人去管?”

刘烨淡淡一笑:“体制机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人。现在在我竹编工艺厂上班的工人,只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工资可能是原来的两倍。”

“这么多?”

郑水生惊讶了。

刘烨:“这还多?我的目标是工人工资要超过国家干部三到五倍。他们是一线工人,辛苦啊。付出劳动,就要有相应的报酬。改制以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薪酬制度。不怕别人拿高薪。但要证明一点,钱赚得越多,表明他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郑水生点点头,内心感慨万千。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次看似并不起眼的改制,换来的是工人精神面貌的变化。

这种变化,根本不需要管理人员去吆喝,而是通过分配方式达到的。

郑水生感叹道:“刘烨,我真的没想到,你还是个企业管理的高手。你这样的人不发财,谁发财?”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