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痛苦抉择(1 / 1)

“张主任,我是本镇人。家里有老婆孩子,也有亲戚朋友什么的。”

刘烨认真地说道:“我是诚心诚意来投资的。说白了,就是赚点小钱养家。”

张晓冬说道:“刘老板,不瞒你说,我们村的人都穷怕了。为了这座狮子山,前来谈判的人不少于十个人。他们都不敢动。主要原因就是村民的胃口太大了。”

苏书海连忙问道:“村民们的胃口怎么大?”

张晓冬道:“他们要求二十年的钱,一次性交清,四十万块钱。谁拿得起这么多钱?”

刘烨也是一脸懵逼。

原来是这么一个结果!

村委会的工作,有些事情可以是村主任说话算话。涉及到这么巨额的钱财,村主任也不敢一手遮天。

苏书海问:“冬哥,你已经开过村民代表大会了?”

张晓冬:“当然。我说过了,不是你一家来谈。枫林首富程孝汉也来谈过。他对这个结果都表示不接受。他要求按每一年两万支付山地租金,而村民代表会议咬死掉,要求四十万,一次性付清。这是村民的底线,没得商量。村委会的这笔收益,要分发到村民手中,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早就听说了,稠川村的村民厉害。今日所闻,果然如此。

听到这样的结果,刘烨也是心凉凉的。

他不是拿不出来这笔钱,而是像身体一样,有些透支!

一旦资金链断掉,不知道哪个环节会出状况。严重一些,甚至导致整个企业倒闭。

对于刘烨来说,就不仅仅破产的事,而是老婆孩子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苏书海意识到,张晓冬所说的结果,一定是稠川村村民的意思,而不是他本人的意思。

这种情况,是不可能花点小钱,搞点小聪明能摆平的。

刘烨有些为难地说道:“张主任,不瞒你说,一次性拿四十万现金,不要说枫林镇,就算整个饶州县也没几个人能拿出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四十万的问题,还有后续投资呢?”

张晓冬:“我也知道条件有些苛刻,但没有办法啊。村集体的山,村民有说话权。村民们穷怕了,想着能一支性付钱,大伙可以分配一些福利。”

刘烨挠了挠耳朵,也是毫无办法。枫林首富程孝汉都来谈过了,结果连他都放弃了。

据刘烨所知,到了九十年代初期,饶州县发生过一宗刑事案件,绑匪绑架了饶州县城建筑公司的巨头,要求给十万块钱的赎金,结果这位巨头家里没这么多钱,拿不出赎金,差点被撕票。

难怪包工头程孝汉也会望而却步。

刘烨问:“张主任,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张晓冬:“应该是没有了。为了这事,我已经开过三次村民代表会议了,每一次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搁浅。要不然,我们连今天谈判的机会都没有了。”

看到张晓冬的办公室有一台老式电话机,刘烨问道:“我能否借你电话问一下?”

“当然可以。”

张晓冬尴尬地笑道:“不过,要长话短说。电话费很贵。”

用户为了控制电话费,曾经想过不少办法,比如,给电话机上锁、插磁卡、申请邮电局锁长途等。

刘烨一个电话打回家,李翠玉很觉意外。

听到刘烨把情况说明白,李翠玉说道:“刘烨,我倒觉得未必是件坏事。只要合同有效,二十年,能赚多少钱?”

关键是,用一笔巨款,争取了一座矿山的开采权!

刘烨放下电话,问道:“张主任,这件事我还需要回家商量一下。我有六成的把握,按照村民的要求拿下这座山。”

听到这个消息,张晓冬也很激动。

在整个枫林镇,还没有人敢说出资四十万,买下矿山的开采权。甚至连枫林首富程孝汉也做不到!

坐上车,苏书海有些狐疑地问道:“刘烨,你真的能买下狮子山?他们的条件太苛刻,也太不讲理啦。”

刘烨发动汽车,笑道:“老百姓想多分点钱,这种想法很正常。四十万,二十年,我觉得我也挺值的。你觉得呢?”

苏书海沉默了。他真的想不清楚,刘烨这个胆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如此胆大?

苏书海问:“你觉得能赚钱吗?”

时下还是1984年夏天。整个国家的经济正在起步。刘烨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站在时代的风口上。

这是一个能让猪都飞起来的时代。自己一个堂堂亿万富翁的穿越者,还有什么事不敢干?

不过,对于苏书海

,刘烨还是保留了几分。

他弱弱地说道:“谁都不敢保证投资能赚钱。你不能,我也不能。现在要比的就是胆略。”

苏书海无言了。

他今年58岁了。还有两年就退休。人就是这样,越活越胆小!

苏书海一点都不怀疑刘烨的实力。贷款五十五万,这是他明面上知道的。至于那些公司能赚多少,他并不知情,恐怕连刘烨也不清楚。

这世界最清楚的人应该是李翠玉。

李翠玉这个小富婆,已经数钱数到手抽筋了。还有大把大把的钱在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她的口袋。

苏书海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刘烨,当你的老婆真幸福。”

刘烨连忙说道:“海叔,你看问题不能看表面。李翠玉的确比其他农村家庭妇女过得好一些,至少衣食无忧。但她所付出的劳动,不是其他人所知道的。”

据刘烨的观察,李翠玉除了要忙家务,忙两个宝贝女儿,还有几个公司的帐要处理。

想到自己家曾经穷得没米下锅的生活,刘烨发誓这一辈子要让老婆孩子把生活过得暖心一些、舒坦一些。

不说锦衣玉食,至少也要富裕和谐!

苏书海似乎也在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究竟要不要投石灰厂,投多少为宜。

他很清楚,刘烨其实完全不在乎他那一两万块钱。之所以给他一点来股份的机会,其实是在送给给他。

苏书海问:“刘烨,你觉得这个石灰厂真的能赚钱吗?我一直在犹豫之中。如果不是遇到你,而是其他人办厂,我想都不敢想。一两万块钱,那也是我的棺材本啊。”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