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水师首战,施琅用兵(1 / 2)

长江江面之上,明军水师主战船上,都指挥使马信,站在楼船顶层,远眺着江面。

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战船,犹如蜂群一样蜂拥而来。

马信面色平静的对左右旗手吩咐道。

“传令黄斌卿的左翼船队,向江北靠岸,列阵迎敌。”

“传令吴志葵率领右翼船队,向江南靠岸,列阵迎敌。”

“传令施琅,督促方国安,率领前军诱敌。”

“把敌船引入我军火炮射程,再围而歼之。”

坐镇中军的马信,一声令下,传令的旗手,迅速挥动旗帜,把军令传达了下去。

水上作战,不像陆地交战。

因为战船相隔,浪淘翻涌,光靠喊的话,军令根本无法传达下去。

所以只能依靠旗语来传达军令。

“传我命令,各船列阵推进,火炮准备。”

前军战船上的总兵王国安,接到监军施琅下达的诱敌军令,抽刀在手,扬声指着前面的敌船,扬声大吼了起来。

三十艘主力战船,在各小型战船的配合下,齐头并进,乘风破浪,朝着对面浩浩荡荡杀来的战船。

迎面冲将了上去。

清军水师前锋总兵张应祥、徐恩盛二人,眼看明军战船,逆流冲来,倒是丝毫不慌。

“准备迎战,炮火准备发射。”

张应祥、徐恩盛二人率领的两万前锋水师,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

可实际上战船残差不齐,各式各样的战船,看起来唬人。

由于很多都是渔船,临时改编成为战船的,故战船上的火力,却是十分有限。

除了昔日左良玉在世时,那一营主力水师,拥有三十艘苍山船上,各自装备了四门干斤佛郎机火炮外,其余各战船,大多数都只有碗口火铳。

或者一些火箭连弩炮。

相比起来,明军各营都有三十艘苍山船或者海沧船。

要不是长江之上,不适合三桅炮船行驶,吴淞水师营,还装备有十二艘三桅炮船。

另外吴淞造船厂,还有六艘福船在仿制之中。

明初郑和下西洋的福船,随着大明的禁海国策。

导致福船制造技术,被彻底封存在南京工部府库内。

直到去年朱云飞护送太后张嫣抵达南京,才把福船的制造图纸给找了出来。

如今将近一年过去,福船却依旧还在建造之中。

没办法,虽然有图纸,但缺乏造船的工匠,以及材料。

所以建造的进度,一直在缓慢的推进。

干米之外,前军战船上的方国安,率先下令道。

“开炮!点火开炮!”

三十艘一字排开的战船,甲板正前方六十门十八磅口径的红夷大炮,同时开火。

“轰隆隆!”

“轰隆隆!”

……

一颗颗斗大的弹丸,划过天际,落在敌船和江面之上。

一时之间,水花飞溅,爆炸弹在敌船上炸响,瞬间摧毁了半个船舱。

战船之上的清军士卒,哀嚎惨叫着,争相逃命。

处于爆炸周围的清兵,直接被炸成飞溅的血肉。

这个时代的红夷大炮,射出的炮弹虽然没有钻地功能。

但爆炸弹和开花弹的威力,在野战之中,威力同样不可小觑。

尤其是十八磅的红夷大炮,射出的弹丸,足有十斤的重量炸药成份。

爆炸的威力,足以达到中心点十米见方,甚至更广。

“轰隆隆!”

一颗炮弹从敌船瞭望口跌落,落在战船船舱之内,巨大的爆炸威力,直接把一艘苍山船炸沉大半。

“稳住队形,冲上去,给我冲上去。”

敌将张应祥看到眼前的一幕,吃惊于明军火力的他,声嘶力竭的吼道。

另一名敌将徐恩盛,也紧握着令旗,一脸震惊的骂道。

“他娘的,不许后退,都给老子贴上去。”

身为久经沙场的将领,张应祥、徐恩盛都很清楚。

水上作战,火力不足的情况下,要么退避三舍。

要么贴上去,才能阻挡敌船的炮火。

亦或者撞沉敌船,冲杀上去抢夺船只。

但这个时候他们退无可退,唯有冲上去,才能免受炮火轰击。

清军前锋两万水师人马,驾驭的数百艘大小船只。

冒着明军的炮火,因为是顺流的关系,干米的距离,很快就被拉近。

眼看清军玩命冲了上来,方国安率领的一万前军,虽然不至于害怕。

但一旦被敌船咬住,炮火失去威力,短兵交战,无疑是舍长取短。

“开火,给我狠狠地打。”

方国安看了眼后方监军战船上的施琅,只得咬牙挥舞着令旗吼道。

“火枪兵准备装弹,敌人一旦靠近,立即射击。”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