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出发采燕窝(1 / 1)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大早的,街上的粮铺就开了门,海珠带着冬珠跟着街坊邻居一起去买糯米面,家里人多手多,她们打算自己揉面自己包。

“炒花生已经买了,熟芝麻家里也有,糖也有。”冬珠凑在摊子前嘀咕,“姐,这个阿嫂卖的鲜花酱颜色不错,我们买两勺回去包汤圆?”

“想吃你就买。”一锅都是甜的容易腻,海珠拎着竹篮去猪肉铺割两斤肥瘦相间的肉,出来看有人卖腌的韭菜花,她尝了一点,买五文钱的。

姐妹俩买了东西就往家走,元宵节过后男人们就要出海打渔了,今天宛如最后的狂欢,街上人挤人,早肆铺子坐满了人,外面还有排队的。

路过卖米糕的摊子,阿嫂清闲地坐在一旁看来来往往的人,看见冬珠路过,她问:“今天没摆摊?还好你没来摆摊,饼子馒头米糕之类的今天不好卖,都去吃汤圆了。”

“我姐不让我们过来的,她让我们休息一天。”冬珠挽着海珠的手,面上很是得意,走出街了,她笑嘻嘻地说:“姐,还是你有远见。”

“不及你的嘴甜。”海珠哈哈笑。

“大姐跟二姐回来了——”潮平屁颠颠地跑出巷子迎接。

“像养了只小狗。”冬珠窃笑。

海珠反手拍她一下,斥道:“胡说八道。”

冬珠吐舌,等潮平跑过来,她伸手揽住他,“你哥呢?”

“在剥花生。”

买回来的炒花生要剥壳去皮捣碎,齐阿奶、齐二叔、齐老二两口子,还有风平,这五人围着桌子正忙着剥壳,手上忙着嘴里吃着,没吃早饭肚子也不饿。

海珠卷起袖子洗手进厨房揉面,糯米面和白面分装两盆,等外面响起捣花生的咚咚声,她把面盆端出去放桌上,她拿了肉和菜板出来剁,院子里有风凉快些。

“还包饺子?”齐二叔问。

“嗯,汤圆是甜的,吃多了腻。”海珠手上的动作不停,她剁肉的动作已经熟练了,扬着头不看刀,刀也不会划到手上。

“二婶,等汤圆和饺子包好了,你端一盖帘给你娘送回去,老太太一个人住,她肯定不会费心包汤圆。”海珠说。

贝娘看婆婆一眼,笑着点头。

“还有啊,你肚子已经六个月了,离生没几个月了,你多动动,每顿饭少吃点,饿了拿钱去街上买吃的都行,一天吃个四五顿,一顿吃小半碗,免得吃得多孩子长得大,孩子大,你生娃的时候就受罪,生不下来就要命。”

“还有这个讲究?你去京都问了太医的?”齐阿奶看老二一眼。

假借太医之名能让家里人信服,海珠痛快点头,继续说:“京都的贵妇人都是如此,少食多餐,越是饿越不能大吃大喝。”

“听海珠的,贝娘你从今天开始每顿少吃点。”齐阿奶交代。

贝娘摸着肚子听话地点头,她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可不想为了生孩子死在床上。

齐二叔无声叹口气

,他看潮平一眼,见他在发愣,他喊他一声,“潮平,过来把猫抱走,看着它们别让它们偷嘴。”

潮平的思绪被打断,他小跑过来把猫拖走,拖到门外他拿梳子给它们梳毛。

“海珠,你来看看,花生捣成这个样子行了吗?”齐老二喊。

海珠走过去看一眼,点头说:“行,拌糖进去,然后把熟芝麻也捣碎拌上糖。”

“我来揉面,你们也准备洗手开始包汤圆包饺子。”齐阿奶说。

海珠把腌韭菜花倒肉丁上,拿刀继续剁,肉丁变成肉糜,混了韭花碎,即能去腥又能增咸。她又添一勺酱油搅匀,拿一个面片包个饺子递给潮平,让他用火烧熟尝咸淡。

海珠舀水洗手,说:“先包汤圆。”

汤圆有二种馅,花生、芝麻和鲜花酱,冬珠喜欢新花样,她把二种馅混在一起包了好几个,美名其曰谁吃到谁运气好。

齐老二伸手掐在她包的汤圆上掐几个印子,“都瞅好了,这几个让她自己吃。”

“自己吃就自己吃。”冬珠撇嘴,转眼看见潮平在吃烧饺子,她出声问:“淡不淡?好吃吗?”

潮平一听这话就明白了,乖乖举着半个饺子喂进她嘴里。

“嗯,咸淡正好,姐你调味就没差过,潮平的手艺也好,快赶上风平了,面皮没烧糊,馅也熟了。”冬珠噼里啪啦一通夸。

潮平被夸,他高兴地蹦了两下,等开始包饺子了,他盯着盖帘上的饺子踮脚拿两个,费力巴哈地钻进厨房继续烧火烤饺子。

“二姐,张嘴。”好不容易烤熟一个,他巴巴捧着送出来。

“好吃。”冬珠昂首环顾一圈,等潮平进厨房了,她得意地说:“看吧,在潮平

心里,我是最重要的。”

“对对对,你是我们家的小霸王。”海珠笑得腮帮子发酸。

齐阿奶往厨房看一眼,她进去往锅里添二瓢水,跟潮平说:“你慢慢烤,我们都等着吃你烤的饺子,每人一个。”

潮平跪在灶前捧着火钳认真地盯着火钳上的饺子,丝毫不敢分神,听到话也是后知后觉应好。

等包饺子包汤圆的七个人都吃到他烤的饺子,锅里的水烧开了,海珠先端一盖帘饺子和一盖帘汤圆去煮。

“潮平来,二姐给你洗脸。”冬珠拿瓢舀水,“咦,你的头发怎么烤卷了?还怪好看。”

墙外,平生听到院子里的说话声不愿意走了,他低落地说:“我二姐不喜欢我,她更喜欢潮平。”

秦荆娘心里一窒,她担忧的果然来了,她蹲下偏头看着平生的眼睛,故作正常地说:“你二姐跟潮平住一起嘛,肯定感情要好一些,就像你跟我住一起,我给你做饭洗衣洗头洗澡,我们感情也更好一些。”

平生被她的态度影响,觉得心里的委屈是不对的,他想了想,说:“娘,你再给我生个弟弟,我跟他天天住一起。”

“你还是多过来玩吧。”秦荆娘打他一下,“傻孩子,走,进去了。”



生悄摸摸往门口走,探头时大叫一声:“哇——我来了!”

“嘴巴巧,来得正好,快来吃汤圆。”齐阿奶站了起来,“吃了汤圆跟我们一起包,晌午留这儿L继续吃。”

海珠放下碗筷进厨房盛饭,门口一暗,她偏头看过去,问:“我于叔还没回来?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还是你俩吵架了?过年你怎么没跟他回去?”

秦荆娘有时候会有种错觉,海珠待她不像女儿L对娘,随口而来的话更像是两个从小玩得好的闺友。

“他娘不太喜欢我,家里的族嫂族婶也难缠,我懒得跟这些人费心思,就没跟他回老家。去年他娘病了,今年不知道是不是又病重了。”秦荆娘接过碗又放下,“我吃过了,就是送你弟过来。”

海珠舀一勺下去,碗里只剩零星几个汤圆,她递过去说:“少尝几个。那你要回去看看吗?”

秦荆娘迟疑了,她挟着汤圆迟迟不动口,过了片刻开口说:“算了,我回不回去都不落好。”

“不怕我于叔回来跟你吵架?”海珠调侃一句。

秦荆娘没理她,她不习惯跟女儿L说这方面的话。

花了半上午包饺子和汤圆,一天二顿都是吃这个,晚上要去妈祖庙看灯,海珠直接带上饺子和汤圆,开船带一家人沿着河流往上去赶庙会,晚饭就是在船上煮饺子汤圆吃。

……

隔日一早,海珠去铁匠铺取了她定的两双铁钉鞋垫,带上齐老二买了米糕去码头。退潮后,她混在拥挤的渔船里扬帆起航,离了海湾,渔船朝各个方向散开,她去岛上接上老龟,判断好方向直奔深海。

船越飘越远,回头望去全是水,海岸已经看不见了,齐老二仰头看天,现在只能凭借日头分辨方向。

“那处就是燕岛。”海珠指着远方的孤岛出声,“燕窝是在山洞里,我们要爬上去,待会儿L把这个带铁钉的鞋垫绑在鞋底,可以防滑。”

齐老二咽了咽口水,他心里发怂,但不好意思跟海珠说,只好问:“不会摔下来吧?”

“山洞下面是水,掉下去了再爬起来。”海珠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心点就没事,石头不是光滑的,还是挺好攀援的。”

离得近了,齐老二看清山洞里的岩壁,这座孤岛直挺挺从海里冒出来,内部却是空的,一道道岩石堆积,蜿蜒着通向崖顶。

海珠收帆摇橹划船驶进山洞,她跟齐老二说:“你劲大,手长腿长,更容易攀爬,一开始你跟在我旁边,我陪着你,你别害怕。”

齐老二羞红了脸,他摆手说:“没事没事,我不害怕。”

“其实是我有点害怕,才喊二叔你来陪我。”海珠大叫一声,山洞里响起回音,接着有翅膀纷飞的声音,她搓着手臂说:“一个人在这里面,没人说话心里有点发寒。”

齐老二瞬间挺直了背,他一直依靠着海珠,现在能被她依靠了,肩上的责任感比金银还壮胆,他仰头看一圈,跟着大叫一声,说:“没什么怕的,往后你再过来我都陪你一起。”!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