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练兵:基础、思想、武艺三步…(1 / 2)

回到合儒城后,郑克殷感觉恍如隔世。

毕竟他在重阳之后离开合儒前赴鹰阳,当时尚在秋季,又因采子节而热热闹闹的。

去到鹰阳之后,他则得到了拉米雷斯带来的墨西哥人,又坐镇鹰阳,于后方指挥征服青丘的最后阶段“收取南龙”,就这样伫立山头,看着数千南方生番成社成社地迁来。

天时也在这个时候入了冬,雨水逐渐丰沛,时节也已经到了立冬、小雪之时。

扶桑辖地纬度不算特别高,因而当下也只是秋清、凉快,还不算寒冷,披上皮衣的话甚至会觉得有点暖热。就是在清晨练武之时,他和林大江也仍是可以身着短打,煞鼓时则大汗淋漓。

扶桑到最冷的时候可能都不会下雪,但从农历十一月到来年正月则是雨水又多又冷的时候,因而征召“朝圣者”时,殖民司官吏都会强调带上皮草、蓑衣和草帽。

总是淋着冷雨容易生病,郑克殷自然不能让疫病在军营中爆发。尽管练兵要让士卒们学会吃苦耐劳,但可能会害死人的“苦”还是别吃为好。

发动内战的时机,也不会是在冬日雨季——尽管这是农闲时节。

沈诚和周鸣岐得知郑司长回到了合儒,便也专程前来密会并谈论备战一事。

郑克殷尤其注重礼待周鸣岐这位年轻小伙,这个年轻人的确充满干劲,并且与他阿爸一样气质上便显得非常坚毅。

他知道这样的人绝不会叛变,即使遇到危境,也必会战至身死为止。

他让沈、周二人坐下,又听取了关于征兵的汇报。

“情况还算乐观,”沈诚介绍道,“我们在圭谷的时阵,也特别小心保持低调,不张榜,不传扬,都是专程到各坊里,讲澳龙话去具体地劝说各里村的番民。

“所以在圭谷的征兵确实花了些时间,但他们很快就会按里集合,出发前往柴鹿塔营地。”

周鸣岐见沈诚讲完圭谷,便识相地随后介绍开天坊的情况:

“至于合儒明人,我们按照司长大人的吩咐,通过里总召集汉民,要求每三户都选出丁壮,我们也会检视是否健壮,这样召齐了四百二十七人,要求十日之内前往深门凼营地报到并开展防御野兽的操练。

“司长安排的二百司兵也将前往,带新兵合练。

“番民部分,是蔡汉襄大人负责征召的,游骑兵还会在晚些时阵去知会熊尸之盟五社酋长,叫他们丁壮悉数出动,跟随向导前往柴鹿塔军营。”

“好。”郑克殷对此感到满意,“那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在深门凼军营和柴鹿塔军营等候受征召者的报到,并在到齐之后告知真实情况并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密集操练。”

两个半月能不能练到可堪一用的确并不好说,但郑克殷的思路很清晰,对征召兵的操练关键还是在于打好基础,让他们学会军旅生活,有序地吃喝拉撒;学会听从号令,绝对服从;学会排兵列队,组织阵型。

这些事情,穿越前现代中国的军训都能做,甚至效率高点的话半个月就能练出可堪一看的正步方阵。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