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上位先斩功臣(2 / 2)

“刘邦幡然醒悟,立即搬出阿房宫,还军灞上,可以说,刘邦正是因为时刻不忘初衷,才得以成就伟业。”

“总结刘邦成功的原因,在楚汉相争期间,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既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最终在垓下以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使项羽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边,历时近5年的楚汉战争,以项羽自杀宣告结束。”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打了近五年的楚汉相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divclass=contentadv“随着西楚霸王项羽垓下之败后自刎乌江,汉王刘邦终于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天下英雄是一家,本着惺惺相惜、曾经有过的战友情,刘邦把项羽以鲁公的规格、礼仪葬在谷城,亲自发丧,并在项羽坟前大哭一场之后。”

“一扭头,快马加鞭直奔定陶县,又故伎重演,这次他不再是清晨假扮汉王使者身份才进入韩信军营的刘邦了,而是大摇大摆从正门一路长驱直入直奔韩信的帅帐,光明正大地拿回他曾经授予韩信的大将军印信,收回了他的大军。”

“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曾经让刘邦头痛不已的楚霸王项羽已经死了,现在放眼天下,刘邦目前唯一打不过、惧怕忌惮的人,就是他的大将军-——韩信。”

“上位先斩功臣,刘邦还没登基呢,先干的事情居然是除掉韩信。”

“因为当时齐王韩信身居高位、手握重兵、占据齐国,如果“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前面花费这么大代价刚消灭了项羽这头猛虎,后门又跳出来一头狡诈阴险的饿狼,这让刘邦怎么应付?”

“老话说:“身无长物,雄心自靡,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即使刘邦、韩信彼此信任、相互忠诚。”

“但保不齐有人看重韩信的价值,万一在中间来个挑拨离间,那最后还是有可能刀兵相见、烽烟再起的。”

“所以,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刘邦就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把潜在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厚黑帝王术,抢先出手,先解除威胁再说。”

“现在已经天下统一、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还要这么多士兵干什么?所以,无论如何,韩信的兵权必须要马上解除!”

“这还不够,紧接着,刘邦在把彭越封为梁王的同时,改封韩信为楚王,限期离开齐国。”

“看到没,战争刚刚结束、硝烟还未散尽,刘邦就急不可待地对韩信优先开始“修理”、“整顿”、“改造”了。”

“解除兵权好说,韩信心里也明白刘邦的想法和担忧,很配合也不敢反抗。”

“但是,刚封没俩月的齐王也给换了,刘邦心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明着的理由是韩信劳苦功高,又是楚人,封为楚王不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彰显他的功绩和汉王刘邦对他最高奖赏嘛!”

“暗地里的理由则是,首先这个齐王的爵位是韩信在刘邦被项羽打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时他伸手要来的,刘邦当时心里就很不爽。”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