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锦衣卫(2 / 2)

“就算当时的朱允炆一巴掌扇在朱棣的脸上,他也是对的那一方,但是他却不敢。”

“屠杀功臣最需要的是罪名,总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对功臣进行屠杀,而罪名要去哪里找呢?”

“因为他们是公开的司法部门,倘若叫他们栽赃陷害的话,不到一天的时间,满朝上下,人尽皆知,而自己一个人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要知道,朱棣虽然身为他的叔叔,但是皇室可不讲这一套,毕竟皇室要讲这一套的话,每一任新皇帝岂不是都有一大堆要尊敬的人。”

“但在开国功臣看来,却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曾经是皇帝最亲近的人,知道皇帝也就是个普通人,皇帝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任何的威严。”

“会造反,毕竟皇帝这个位置是令无数人向往的存在。”

“而他生活的环境,无非就是皇宫,这也就导致朱允炆生性软弱无知。”

“既然在内地,那么兵马的数量肯定不会多到哪里去,最多的也就只有五万左右的大军,而身处边境的九位藩王个个拥兵自重,其中最重的莫过于朱棣。”

divclass=contentadv“因为朱棣驻守的北平太过于重要,正对着蒙古,如果遭遇打击的话,一定是第一个被打击对象。”

“为什么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呢?因为他将乃耳不花包围了。”

“不是,因为当时正处寒冬,乃耳不花根本没有想到朱棣敢冒着寒冬进军。”

“要知道,当年还是太子的汉景帝与吴王的世子刘贤下棋时,只是因为与刘贤爆发争执,当即抄起棋盘,往着刘贤的脑袋就是一击,要了刘贤的命,我堂堂的太子,岂是你一个世子能够挑衅的?”

“朱允炆软弱到什么地步呢?”

“朱允炆出生于洪武十年,此时的明朝已经开国,他接受的教育也与其他历朝历代皇子接受的教育一样,是传统的儒家教育。”

“要知道,从一开始,朱棣就是他唯一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众多藩王只有朱棣一个人挑衅过他,而且朱棣还有造反的资本。”

“要是皇帝无能的话,他们会干什么呢?”

“明朝的藩王大部分都在内地,而朱元璋将藩王分封到各地的目地,是为了防止蒙古南下。”

“他们之所以臣服于皇帝,只是因为皇帝手中的权力。”

“送上门的猎物,朱允炆都不懂得抓进笼子里,要指望他削藩成功?那简直痴人说梦!”

“还有他的军事能力是众多兄弟中最突出的,洪武二十三年,不费一兵一卒降伏北元太尉乃耳不花。”

“因为锦衣卫原本就是朱元璋的亲卫,只对朱元璋负责,保密性相当的好。”

“而且由于平日里的主要工作不是保护朱元璋,就是监督群臣的仪容仪表,原本在群臣的心里就有一定的威严。”

“事实证明,朱元璋是对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都是一个个明显的例子。”

“只要有锦衣卫,无论朱元璋想要哪一个人死,锦衣卫都能够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