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承继乾坤(2 / 2)

“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喜得嫡长子,因这娃儿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取名为“李承乾”,字“高明”。”

divclass=contentadv“这名起得好,字也取得妙,似乎冥冥之中就已意味着他无限光明的前程,一个“高明”的人,当然是一块“承继乾坤”的上好料子。”

“在襁褓之中,就被封为“恒山王”,6岁时,徙封“中山王”,8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2岁时,开始接触具体的军国政务,14岁起,已背负起“老头出去浪,我留京监国”的重任。”

“这么一个乖巧孩子、未来的大唐接班人,为何又会走上谋反篡位的死路?这个位置可本来就是他的呀!”

“李承乾,是一个性聪明、特敏慧、丰姿俊嶷、仁孝纯深的人,李世民对这个儿子是极为宠爱的,自李承乾幼时起,李世民对于他的爱可谓是“泛滥”。”

“李承乾3岁多的时候,李世民就为他精心挑选家教老师,让“研精丘素、怡神典籍”的长孙家庆教他读书。”

“李承乾5岁多的时候,李世民令“秦王府十八学士”中的陆德明、孔颖达二人负责教导李承乾学习儒学经典。

扶苏:这是张姑娘提的那个儒家人。

李治:老顽固一个。

“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李承乾在十来岁之前一直都是个好孩子。”

“他尊师重道,孝顺仁厚,富有才华,李承乾监国时,李世民也曾评价他:“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对于这个合格的后继之人,李世民给予的父爱没有保留。”

“在李承乾几次生病的时候,李世民请来道士秦英、天竺高僧波颇等人为他祈福,更特地修建了西华观、普光寺等,又下令减免囚犯罪行。李承乾加元服、娶太子妃苏氏、喜获嫡长子李象每逢大事,李世民都为其大赦囚徒、天下大酺。”

“为了提高太子威望、巩固东宫势力,李世民还曾下诏,让东宫设置崇文馆,同时,李世民亲自挑选众多大臣出任东宫辅臣。房玄龄、魏征、张玄素、于志宁、杜正伦、李百药、孔颖达、岑文本、马周等人,都是李世民为李承乾安排的贤德之才。”

“到了后来,李世民更是下令,让三品以上的嫡子尽皆入仕东宫。”

“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护与栽培,李世民是做得很到位的。”

秦始皇:这孩子也不错啊!为什么会谋反?

“大抵是从长孙皇后病逝之后不久就开始了,慈母早逝,李承乾过早地失去了长孙皇后温柔的庇护,他的一言一行,也总会因为“太子”二字而被无限放大。”

“他每天要面对的,还是魏征、张玄素、孔颖达这种连皇帝老儿都敢当面怼的狠人,即便是李世民,也经常被魏征呛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何况是李承乾?再者说,并非每个人都是李世民,都有那么一副宽广的容人纳谏胸襟。”

“李承乾是“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出生以来就一直很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教育”,诸多的理论与教诲在他身上缺乏“实践与体会”。他不像李世民那样经历了战乱的洗礼、见识过民间疾苦,许多道理他都很难明白。”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每个当爹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

“也正所谓“父虎无犬子,”李世民是个什么人?上马“天策上将”,下马“天可汗”,罕见的帝王之才。”

“对于这几位铺臣来说,你父皇都这么厉害了,你怎么能差呢,你应该和你父皇做的一样好,甚至你就应该比你父皇强?”尽管李承乾已经做的足够好,可这几位辅臣还觉得不够好。”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