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有钱挣,累点算什么(1 / 2)

孟季凡很快就把里面的细枝末节琢磨明白了,也明白就目前来说,林知瑜说的办法是唯一且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法子。

他对高原说道,““行,就按着林妹子说的做吧,你去把具体的工作安排一下。”

虽然孟季凡也算见过世面,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但第一次接手这么多订单,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他早就知道跟林知瑜一块儿干事业,有一天他一定会发财,但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加工厂建立起来半年的时间都不到,不仅回本了,还迅速开启了挣钱模式。

按着这个速度发展,暴富指日可待。

不过林知瑜说的法子是好法子,工人们对此会不会有意见?

毕竟以前只要白天干八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休息的状态。

如今要从另外的十六个小时里分出来一半儿,他们会不会不愿意。

若是以前,孟季凡压根儿不会考虑这些。

工作分配下去了,这些人就得干,干不了的不愿意干的,就换别人干。

反正劳动力多的是。

这种硬性规定有一个好处,就是工人们若是还想留在厂里干活儿,就必须按着厂里的标准完成厂里给的任务。

即便心里有诸多不情愿也只能忍着。

多少有那么一点强制的味道。

这种法子也有弊端。

大伙儿心里不舒服,提不起精神来,干活儿的时候也拖拖拉拉,他们甚至有一种很可怕的想法。

反正这些活在规定时间干完了就行呗。

他们可以先插科打诨,等下午快交活儿了再拼命干。

前段时间,他看车间里有几个工人实在做的太过分,想把他们开除。

只是手头上的事儿比较多,又赶上他出差,这事儿就暂时给忘到了脑后边。

孟季凡以前在南方的时候管公司都是那么管。

招来的员工合适就干,不合适就收拾东西走人。

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尤其是看过林知瑜改的,厂里按着计件给开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工人们的状态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每个人都挺积极,不像以前一样插科打诨,在自己的位置上忙忙碌碌井然有序地干着自己那份工作。

干劲儿十足。

以前的车间毫不夸张的说,就跟菜市场没什么区别,尤其是村里人天生的大嗓门,大伙儿一边干着活儿,一边会跟周边儿的同事聊几句闲天儿。

而且车间里有好多岁数大的女人。

她们聊着聊着闲天,就容易跑偏,好多荤素不忌的话,或者是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就出来了。

叽喳喳的跟一群麻雀一样。

孟季凡也想过,实在不行就把这几个人都开了。

反正铁打的营地流水的兵。

再从别处招人就是了。

不过,现在的车间根本看不到之前的那种杂乱无章的现象。

车间里的工人都在做事,也没那个闲工夫聊天了。

毕竟聊闲天儿是真耽误挣钱。

最主要的是厂里也有规定,工作期间除非有工作需要,否则不可以在车间说话。

如果在工作期间聊闲天儿的话,被抓到的话要扣一半的工资。

这种恩威并施的管理下,车间里除了机器运转的声音,还有干活儿的声音,别的声音压根儿听不到。

孟季凡看到车间的改变,心里又熨帖又服气。

他也才知道,管理工厂讲究多着呢。

不能像他一样生硬,也不能优柔寡断。

工人也是人,只要踏踏实实好好干活儿,他就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强制别人干活儿。

还是要尊重一下他们的意见。

所以他让高原安排活儿的时候,跟大伙儿提前把话说清楚了,上一个班给一个班的钱,两个班给两个班的钱,能接受两个班的就按着原定计划,没办法接受的就尽量安排一个班次,他们可以自己选,厂里不勉强。

为了充分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孟季凡还决定,等这几批订单的产品备齐了,他便整十个先进工作者的奖励,每个人奖金给五十块钱。

当然了,也不能图快,敷衍了事。

经手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细致。

不然一旦发现有不合格品出现,不仅要罚,还要重罚。

开除都是小事儿,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他这也算是有样学样,按着林知瑜恩威并施的风格。

高原把厂里的想法跟车间的工人们宣布了一下,他估摸着至少得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接受一天上两个班吧?

没成想,车间所有的工人都愿意上两个班。

这一点超出了高原的预期。

“大伙儿积极干活儿,这是好事儿,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一天干两个班挺累的,这几批订单生产完,至少得连着上二十来天,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干活儿,会很辛苦的。

厂里最近订单激增,自然是愿意让大家多干活儿,不过我得提醒大伙儿一句,要量力而行,身体素质差的干不了的不要勉强自己。

厂里并不强制,大伙儿可以自己选择。”

高原也不藏着掖着,把话都敞开了说清楚。

让他没想到的是,车间的工人们依然决定全上两个班,没有一个人说有问题的。

其实,车间的工人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