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怎么就胆子大到打上世子爷的主意(1 / 1)

A`杨氏的性子想来是说到做到,几番查了下去,处置了府上的一些舌头长的,立下了威信。

本就是捕风捉影的事情,谁还敢再传,那就是得罪主君主母,以及未来的世子夫人。

花厅内摆放着几张长凳,几个婢子被死死的按住,身后的小厮手中拿着模板狠狠地照着婢子的身上打了下去。

几个板子下去,被按住的婢子额上汗流不止,四肢无法动弹,从一开始的求饶喊叫逐渐沉寂下去。

李拾月坐在杨氏手侧,最后一个婢子也没了动静,脑袋也软软的垂落,好似听不到呼吸一样。

“拿了卖身契找个人牙子打发了吧。”

杨氏一声吩咐,几个婢子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被拖了下去,只剩下几个长凳,还能刺激着大脑记住方才的场面。

卫氏带着卫玉洁坐在另一侧,卫玉洁早就听闻府上的传闻,如今看着形式一直不敢说话。

她性子向来如此,生怕牵连三房上,虽说两房血缘最亲近,可奈何他们夫妇都是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她也是怕被人记恨着,日后再国公府的日子不好过。

而她身侧的卫玉洁,素日穿着就雅淡,许是没见过如此的场面,小脸苍白也不知道是吓得还是心虚。

不过杨氏勾唇浅笑,很是满意这对姑侄的态度,放下茶盏,恢复素日的端庄微笑说道:“这几日府上的传闻,我也是今日才倒出功夫来料理。”

“别怕,本该早就料理,拖到今日。你还待字闺中,差点坏了清誉,我那儿有一匹艳色的蜀锦料子,正好裁了给你做身新衣裳。”

“女娘岁数小,穿的还是艳丽些好看。”杨氏说着,卫玉洁的脸色就白了一分,尤其是在那匹石榴红的蜀锦衬托下,她的脸色格外苍白。

“我有一对石榴海棠金簪,我不是很喜欢金饰,放在库房都要落灰了。舅母赠了蜀锦,我就拿出一对金簪,配这蜀锦刚好。”

李拾月微笑,说完身后的春绫拿着一个精致的匣子走了过去。

走到卫玉洁面前打开,里面的金簪是用纯金打造的,是年结的时候置办的。

打了个巴掌再给个甜枣,这招儿李拾月还是和杨氏学的。

卫玉洁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一时瞧花了眼。忽然袖子被扯住,就看到卫氏眼中的示意。

她起身,扣着自己的手心:“多谢国公夫人,多谢县主。”

杨氏笑了笑,看向卫氏意有所指:“这孩子年岁也不小,此次入京可有什么打算。”

卫氏没有看到卫玉洁眼底的情绪,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玉洁入京,其实是兄长想让我在京中为她寻一门亲事,不想她留在那山穷水尽的小地方了。”

杨氏并不意外,微笑道:“也并非难事,上京城里有的是好人家,慢慢相看。若是有合适的郎君,从国公府出阁,也不是什么难事。”

“弟媳也是徐家的主母,这些颜面还是要有的。等那日我做主,从国公府出账一千两,给玉洁做嫁妆。”

卫氏又惊又喜,想说什么缺见杨氏摇了摇头,心中明白是长嫂给她做面子,不叫娘家的人瞧轻了她。

卫玉洁本就是情绪容易浮现脸上的人,听到“一千两”,眼中惊讶的抬头看向杨氏,再看卫氏脸上的喜色,不似作假。

要知道卫家如今能给她的也就只有五百两而已,还是全家省吃俭用攒了多年的家底。

她没有弟弟,如今的卫家就指望着她能通过荣国公府嫁的好些,能有个贵婿帮趁着卫家。

可杨氏嘴皮子上下一动,就给她一个表姑娘拿了一千两做嫁妆,也难怪她惊讶。

足足一千两,足够她置办好些物件儿,嫁妆就算不是十里红妆,至少该有的都能有。

这招先杀鸡儆猴,在给点甜头是非常有用的,接下来的几天根本听不到丝毫闲言片语,椿槿轩的人也不敢在轻举乱动。

这场大雨持续的更久一些,断断续续下了七八日,只是雨势不见减小,荣国公与徐云辞在府上似乎更加着急。

“这一场雨七八日下来,就怕土囊成涝。”

站在廊下,常嬷嬷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说出的也是荣国公与徐云辞这几日的担忧。

李拾月抬头,头顶的乌云一点没有散去的意思:“忙碌了一年就等着收成,但愿赶紧停下吧,雨水过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表姑娘比刚入京的时候,稳重很多。”常嬷嬷微微一笑,若是换做旁人,不会明白她说的什么意思。

可李拾月在杨氏身侧学的很多,只要打理过账目,就知道一两银钱有多大的用处,就别说是最不可缺少的粮食。

r>“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国公府一大家子上下百张嘴,舅舅与表兄们在外身上不能少了银钱打点,逢年佳节免不得送礼还礼,还不算添置的衣裳首饰。”

“光是这些,靠着舅舅与表兄的俸禄哪能够,舅母操持着铺子庄子,费劲多少心神,维持着国公府如今的风光。舅舅与表兄在外,舅母在后宅也不轻松。”

李拾月轻叹,想起那些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她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光是教她,杨氏就用了不少时日。

指腹上长时间的拨动算盘珠子,那块儿的肌肤就会变得不太一样,日日擦着香膏,还能减少些酸麻的感觉。

不过她不后悔,既然选择了徐云辞,她不想做他身后的小娘子,也知道自己一个女娘身也不能掺和到外面的那些事里,至少她能在后宅上帮他。

就像荣国公与杨氏一样,尊重彼此的想法,有事情可以一起解决,互不猜疑。

“表姑娘难道不觉得之前的传闻太巧合了么。”

常嬷嬷对上李拾月的目光,也不惊慌,神色淡定微笑:“老奴只是觉得有些疑惑,卫表姑娘才入府,什么都不清楚,只是那日正好赶上赐婚圣旨。”

“卫表姑娘也是第一次入府,没见过几位郎君,怎么就胆子大到打上世子爷的主意。”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