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从回大吴山9(1 / 2)

明末小土匪 步枪子弹 1789 字 11个月前

王文明开始巡查辽东去了,高城就顶替王文明看着大吴山,时不时的到行政中心去看看,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洋终于造出来了,第一笔就是一千万大洋,还有20万块金币,大洋的正面是朱元璋的头像,反面是长城的图案,中间是壹元的字样,下面是1619年,并在大吴山成立了大明中央银行,行长,魏正明,并要求兑换黄金的要求,还有就是存钱有利息,,在海州,赣榆,临沂。峥县已经改成枣庄府,日照,抚顺,锦州,赤峰,铁岭都建大明银行县分行,海州的市舶司也重新办了起来。

一时间大吴山到处都是兑换银元,因为用起来方便,那些家里有银子的都存到银行里去了,因为有利息,高城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一个人一本存款的本子,超过十二岁的都有,没有超过十二岁的要钱就和高城要,那个高琳和高城闹了几天都没有用,高城说,这个是原则的问题没得讲价,超过十二岁的都有5000个大洋存款。

那个高莲老是拿着存折气高琳,把高城气的要命,就是拿高莲没有办法,高城知道高莲的小心思也没有在意。

万历拿着存折说,老货我们还有近一百多万俩银子,要不投资做一点事情,老太监说,这件事还是要找高城才行,这样我们和朱由校一起办个商行才行,就叫王氏打理,嗯,万历说,我们就拿二十万出来就行,那个王氏也是没有钱,晚上万历把朱由校和王氏请来说了合作的事情,王氏还是很开心就说,可以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把货卖到京城去才行,万历说叫锦衣卫帮忙在京城建一个商行就行,到时候我们就卖紧俏的货保证赚钱,就说京城里要一个靠的住的人才行,朱由校说,就和周王叔合作就行其他的都信不过,还有就是我拿的朱玉洁才可以批到紧俏的货,其他的人都不行,我也不敢去。

万历和朱玉洁说,写信叫你父王来一下,嗯,到时候没有货你就呆在高城那里,还有就是快乐水能不能拿的到呀,朱由校说,很难,现在这里的配额都不够,拿酒应该可以吧?这个要姐姐去找高城批个条子才行,上次秀才亲自跑了一趟才一千斤,到了临沂一天都没有就全部卖掉了,那帮人是疯了五十俩银子一斤,没有想到大明的有钱人还是很多的,银行才是最赚钱的行的。

银行最早出现的是,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成了有钱的商人。他们为了安全,都把钱存放在国王的金库里。这里要注意,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币,所谓存钱就是指存放黄金。因为那时实行“自由铸币“(Frinag)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块拿到铸币厂里,铸造成金币,所以铸币厂允许顾客存放黄金。但是很不幸,这些商人没意识到,铸币厂是属于国王的,如果国王想动用铸币厂里的黄金,根本法阻止。

英国的国王是查理一世(CharsI),他同苏格兰贵族爆发了战争,为了筹措军费,他就征用了铸币厂里平民的黄金,贷款给国王,虽然,被征用的黄金最终都还给了原来的主人,但是商人们感到,铸币厂不再安全了。于是,他们把钱存到了金匠(Gith)那里。金匠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而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朱由校说,高城和王文明就银行的这一块一年就可以赚五千万俩银子,但是就是社会制度要健全,要是我们大明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把银行当作自己的取钱机,把银行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那银行迟早就要倒闭,人家欧洲早就有银行了,就是国王也不可以从银行拿钱,只有借钱还要有抵押才行,现在就是我们这里几个县才有银行,看多方面这里存款可以到海州去取钱,只要你有存折这样有银行的地方都可以取钱,钱存在银行还有利息,都方便还赚钱,我这个师傅就是厉害,怎么赚钱他们就这么来,不像朝廷都穷死了这么大的国家一年就几百万俩银子子,还不够赣榆一个小县城赚的钱,皇爷爷你说这样的大明还有希望吗?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