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不识大体(1 / 2)

伸唐 此号乃小号 0 字 2021-03-12

前段时间,韩宝在虢盯住那主仆三人,选择的行凶地点也很巧妙,两边都是山,是高点,能看到两边道路上的情况。原来他打算将老仆和青年男子杀死,尸体抛于深山老林里,再将那个妇人掳走,等几天后有人发现了,他早逃之夭夭。

不过开始时不顺利。

他看到主仆三人来了,可是他们三人是跟着一个商队来的。

韩宝没敢动手。

主仆三人一直跟着商队东向,又会平安无事。

这是官道,主仆三人根本未想到有人会谋财害命,只是碰巧与一支商队同行了一会。

商队载着许多货物,速度慢,主仆三人先行。

韩宝正准备走的时侯,看到了这情况,又尾随下去。

一直跟了近十里路,还是山路,两边都没有其他的行人,韩宝开始动手。

他扑了上去,先将老仆杀死,又对青年男子动手,夫妇两跪下求饶命,韩宝准备劫财又劫色,哪会答应。

不顾二人苦苦哀求,将青年男子又杀死了,随后将妇人捆了起来,开始抛尸。

这回选择的行凶点不是“高点”,正当韩宝抛第二具尸体时,从东边来了一拨人。虽然这里仍是山路,终是渭水河谷的“山”,并不高大,又不是之前韩宝选择的那段山道,地势相对比较平缓,这伙人远远地就看到韩宝在拖尸体,地上还躺着一个被捆绑起来的妇人,他们大喊大叫起来。

韩宝顾不上妇人,将青年男子的背囊抢过来,向山里面逃去。

青年男子叫李延伟,是陇西李家子弟,成亲不久,听到他父亲迁为武功县令,离家不远,带着新婚妻子,以及一些金银,准备前去武功看望父亲。

钱财也不多,金银加上妇人身上带的首饰,合起来不过三百余缗钱,没想到惹来泼天大祸。

陇西李家子弟,父亲还是武功县令,又是官道,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虢县官员得知后,一边上报岐州,一边派人将所有道路封锁。

因为妇人还活着,查出来许多线索,包括韩宝买刀,这几天的活动范围,查着查着,又查出行凶人正是几个月前海捕的万年不良帅韩宝。

随后岐州官员派出许多官兵,对附近的山林进行拉网式的搜捕。

幸好虢县官员反应快,及时封锁了道路,岐州官员又及时调来许多官兵,十天后,韩宝在宝鸡山被抓住,反应慢一点,韩宝逃进太白山深处,再想抓就难了。

赵别初说的简单,李伸却是知道的。

宝鸡山也是山,属于秦岭一部分。

案发是在虢县的东边,宝鸡山却是在虢县的西南方向,韩宝还是被抓住了,背后不知岐州动用了多少人手。

抓到后,证据确凿,有诸多证人,韩宝是“体系内”的人,知道不承认不管用,反而会吃很多苦头,就老老实实地将交代了经过。

“这个家伙太凶恶了。”

“他胆子大,又逼到绝路上,无论做出什么事,都不用奇怪。”

“不良人有几个好人?”

“不良人好人不多,敢谋财害命的也没几人……”

但不是这个,虢县凶案结了,韩宝身上还有案子未结。

虢县官员派了衙差将韩宝押向长安,刚押到长安城。

没料到韩宝还没押到长安,朝廷就用了不识大体的名义,将韩朝宗贬为高平太守。

“不识大体?”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赵别初打听韩宝是正大光明的,因为韩宝与美味居有仇,又只是一个不良帅。涉及到京兆尹,必须要小心又小心。

李伸低头沉思。

韩朝宗才能很平庸,之所以另个李伸关注韩朝宗,是因为李白写了一篇有名的古散文《与韩荆州书》,说尽了好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原因是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没有殿试、省试、解试一说,只有一道科举,但想参加科举,必须有重要的官员保荐。

李白于开元时游历到江夏,经孟浩然撮合,他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实际就是一个入赘的女婿,在许家过的很不如意。

他胸怀大志,想出人头地,韩朝宗正好担任荆州长史,李白写了这篇有名的自荐信。

没料到韩朝宗根本没将他当成一回事。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