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贺寿礼(1 / 2)

伸唐 此号乃小号 0 字 2021-03-12

“肖叔父,我还未想好,可能会在泗州或楚州置办一份产业,然而我是庶人子,赵原村是摆在明处的。”

这是李伸在宋州城产生的一些想法。

确实未想好,只是一个隐约的想法。

只想不做没关系,去做了,必须要有可以信任的人。

李伸亲戚就是赵家的几个人,有心查,下落能迅速查出来,不能用。

赵原村的情况要稍稍复杂一点。

比如村北的付二娘,春天时买回来十余头羊羔子,大约没照料好,死了一大半。

她跑到赵良成家抱怨,赵良成不客气地说:“是不是让我们赔?赔行啊,你将世子送给你的三缗钱还回来。”

李伸不但春天给了三缗钱“启动救急金”,还承诺了一件事,等猪羊长大后,让他舅舅以公道的价格代美味居收购。

自己也能卖,不过以唐朝的制度,有多少普通的农民会做生意买卖?

或者卖给贩子,那肯定会杀价了。

不但如此,肖山寨能采来各种山货,赵原村村民也能采到一些山货,全部卖给赵良成了。

虽然钱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好吧。

付二娘走了,临走时仍说了一些不干不净的话,气的赵良成想打她。

李伸得知后,反而安慰了他舅舅。

毕竟赵原村有三百多口人,人多了,什么样的人也有了。

有好人,也有的小气,有的嘴碎,有的喜欢犯红眼病,有的好吃懒做。

这是赵原村的,放在城里,情况会更复杂。

比如美味居请了好几十人,同样的有着勾心斗角。

不过这情况,李伸想安排人手去江淮,就不敢从赵原村请人了。

并且赵原村是摆在“台面”上的,人多嘴杂,若有心调查,很快就能让李林甫得知。总之,他这个身份太麻烦了。

于是李伸想到了肖道梁和肖六郎身上了。

两人虽然成家立业,岁数都不大,肖道梁二十一岁,肖六郎二十二岁。

年青,学东西快,容易接受新事物。

肖山寨窝在大山里,与外界接触不多,无人注意。

李伸将地点放在楚州或泗州,实际就是淮河两岸。这一带民风……且看出了多少帝王将相就知道了,如果身手不好,镇不住场子。

“为什么去泗州、楚州?”

“就着扬州的。”

这是李伸在宋州打听到的消息,唐朝现在也有海上贸易,只是重心是在长安、洛阳,大家更关注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罢了。

不但有海上贸易,还有几个大港口。

第一大港是广州,自开元起,于广州设置了市舶司,用此对海外商人,主要是大食商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征税(抽解)。

广州港李伸是知道的,黄巢、大食商人。

第二大港和第三大港,却出忽了李伸意料,第二港乃是安南的交州。

第三大港更令李伸想不到,它就是扬州。

直到李伸回想起他从弘文馆借来的唐朝地图,才慢慢明白过来。

现在长江口更宽阔,与钱塘江一样,呈一个巨大的喇叭状,潮水更大更快,船只随风乘涨潮而来,一潮水就能抵达扬州。加上它有大运河之便,商业变得繁荣,也有一些日本或新罗的商人来此经商,甚至有大食人出没。

现在还好了,安史之乱后,扬州反而变得更繁荣,成为唐朝最繁华的城市,连长安都不及之,所以才有了那句话,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不是文,是贯。

最后是明州。

余下还有楚州、登州、莱州,以及辽东的乎州和都里镇几个港口,都是小港,罕有商船往来,可以忽略不计了。

“世子,管理产业,我儿他们哪有这本事?”

“肖叔父,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我让他们去美味居,也能培养他们的见识,与处事待人的能力。”

“能行吗?”

“为什么不行?而且我还未想好呢。”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