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昆仑奴(1 / 2)

伸唐 此号乃小号 0 字 2021-03-12

李伸想了一会说:“外祖父,这是我在古籍上看到的,但学问和财富都不重要,有没有听说过今年的白卷状元?”

“没有。”

李瑛在的时侯,赵家每年会进几次城,现在罕进城了,即便想买什么,城外的草市上也能买得到。

况且赵良成带着丁壮去了广通渠,一年四季在于春,家里的活都忙不过来,哪会进城?

这件事也是李伸前几天进城听说来的。

今年正月,唐玄宗让李林甫去主持科举,李林甫领的是吏部尚书的职位,而不是礼部尚书的职位(唐朝一般让礼部官员主持科举),这也说明了李隆基对李林甫的信任。

但是李林甫自己手头事务比较多,还想着怎么去害人,所以没功夫,就让他的两个手下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去主持科举。

不过参加科举的士子数量多,宋苗也没有功夫看卷子,两人想到一个简便的办法,看考生的名字与出身,挑了挑,挑出六十四个人为新进士。

其中有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因为张倚新近得宠于李隆基,两人直接将李奭点为新科状元,以此来巴结张倚。

结果出来后,张奭是一脸的懵逼。

自己考试时是胡乱写的,怎么就中了状元呢。

这时侯周围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谁不知道张奭是一个妥妥的学渣?虽然唐朝科举几乎是一个笑话,也不能胡乱来吧。

然后群议沸腾,消息传到了前蓟令苏孝韫耳朵里,苏孝韫将这件事又告诉了安禄山。

安禄山一听大喜,这不正是换取李隆基信任的大好机会吗?他又上疏,将这件事告诉了李隆基。

李隆基将六十四名进士召到宫中面试,可能题目出的有点难,张奭手持试卷,一天下来没有写一个字。

李隆基气坏了,将白卷甩在宋苗二人脸上,立即下诏,将宋遥贬为武当太宗,苗晋卿贬为安康太守,张倚贬为淮阳太守,同考判官礼部郎中裴朏等皆贬岭南官。

宋张从此消失,不过苗晋卿呢反而看开了,自己不是八面玲珑的料子,反而自此以后呆在地方上做出了不小的政绩。

李伸听到后,忽然明白往后去,李林甫为什么时不时敲打安禄山了。

表面上看起来安禄山弹劾的是宋遥和苗晋卿,但这次科举是李隆基下诏,让李林甫主持的,李林甫多少犯下了失职的错误。

事情闹开,以李林甫的气量,如何会开心?

“这是科举啊,怪不得十王院的宫人都贪婪。”

李伸点点头。

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无外乎四个字,纲纪法度。

纲就是规矩,道德准则,纪,就是秩序,礼仪规范,具体一点就是徐坚张说萧嵩张九龄李林甫等人修撰的《大唐开元礼》《唐六典》。

法是律法,度是制度。

李林甫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安史之乱前后有六个杰出人物。

战神郭子仪、李光弼。

半妖“火眼金睛”张九龄,半妖“外猪内虎”安禄山。

大妖“不思进取”李泌,大妖口蜜腹剑李林甫。

后面四个人都是智商超过一百五的猛人。

然而正因为李林甫,唐朝的纲纪法度全部崩坏,人心离散,臣将不忠,这才为安禄山谋反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外祖父,害死先父的不仅是武惠妃,还有一个人,右相李林甫。”

在三庶人案里,李林甫是深度参与,只是一般人暂时还不知道。

武惠妃已经死掉了,不足为害,然而李林甫还活着。

所以李伸说学问和财富都不重要,也不能说钱不重要,但是够用就好,千万莫要积攒出万贯家财。

“李相不会还惦记你们吧?”

“都这样了,有何好惦记的,但必须要小心。”

第二天李伸和赵别初准备进城,临出门时,二伢闹着去长安城。

“放羊去。”李伸舅娘喝道。

“舅娘,二伢要去就让他去吧。”李伸说道。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