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 爱之深,则为之计长远 (2合1)(2 / 2)

“修远,这两年间你可是吃过什么奇花异果、天材地宝?

为何你的丹田经脉、五脏六腑,相较于两年之前,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易经洗髓、脱胎换骨的说法虽常在武学中被提到,但是更多的还是取其象征意义。

在两年之中,就让人的内里又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并非寻常修炼武功就能做到的。

你先前同我说过,你于昆仑山中寻到《九阳神功》的那片翠谷颇为神异,你可是在那其中,有过什么奇遇?”

张三丰说话间便不由得于于心中感慨,这个小弟子下山短短两年,身上便出现了如此多神异的变化,实在是闻所未闻。

孟修远闻声,自然不会和师父藏着掖着,赶忙从怀中又掏出了一本小册子恭敬递给了张真人。

这册子是他于红梅山庄闲暇时所造,里面详细记载了他目前为止改进的最新版的《健体术》的所有内容。

“师父,我体内变化,并非来自于外因,而是我长久锻炼所得来的。

我去往西域寻经的路上,有感于九阴真经的【易经锻骨篇】,顿悟之下,创了一门用真气强化身体的功夫。

两年以来,我所提炼的大多数的真气,可都被耗在了这门功夫上。

要是五脏六腑、丹田经脉再没些变化,那我这真气用的可就太亏了。”

“哦?”张三丰听得十分新奇,要说以真气短时间强化身体的功夫,他并不陌生。但要说这般永久损耗真气、只为了磨炼身体的功夫,他可连听都没听说过。

于是他当面便翻开了孟修远递过的那本秘籍,大略地翻看起来。

只见其纸面上大面积画着的,都是些人体动作图形以及运功路线,每张图片下面配有几行文字,作为说明解释。

虽然孟修远的画画功底不行,这人体动作画得很难看,但是显然这册子的制作还是十分用心的,张真人一眼扫过去,便都能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细细品其武功原理,张三丰只觉得其中内容驳杂深奥,一部分有他所创武当武学的影子,可余下更多的都还是连他都不太熟悉的概念。

许久之后,张三丰才缓缓合上手中的册子,目光灼灼,十分认真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你这门《健体术》,实是创立了一派武学之先河,有别于我平生接触到的所有武功。

虽按你所说,消耗真气过多,非要是你自己这般天赋异禀之人,才能将其发挥出作用。

现在看来,尚需完善,提高其效用,才好在普通人之中流传。

可单论其于武学一道之中的贡献,却已不亚于你所带回来的那本《九阳神功》了。

至少于我,便是大有启发。”

他说话间,心中其实大为欣慰。

与前面那门《止戈剑法》不同,这门《健体术》在张三丰心中地位颇高,高到他觉得孟修远未来有成为一代武学宗师、甚至是超过他的潜力。

因为就像他刚才所说,这《健体术》无论理论还是效用,都是开创性的。

作为同样一生致力于武学创新的“科研型人才”,张三丰自然视之如若珍宝。

反倒是孟修远自己,听闻师父张真人这么高的评价,只觉得有些承受不起,赶忙摇头表示师父夸赞太过了。

因为之所以能创出这门功夫,主要还是依赖于【易筋锻骨篇】、武当武学、以及前世医学知识的积累。真正属于他自己所做的,不过是在“顿悟”状态的帮助下,将这些内容精巧恰当地组合在了一起而已。

却没想,张三丰竟是突然又接着说道:

“修远,你可想过收徒传艺的事情?”

孟修远闻声一愣,没想到师父竟会提起这事。他全然没有准备,只得顺着心里所想直白说出:

“没有没有,我这才十八九岁的年纪,自己的功夫都没练明白呢,哪有教授徒弟的资格……”

张三丰闻声莞尔,笑着摇了摇头:

“你啊你,怎么下山了一趟,和师父都开始说这些违心话了。

若你的功夫都还算没练明白,那你的诸位师兄、江湖上的那些知名高手,又该如何自处呢。

要知道,于一个门派的武学来说,可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绝不是仅仅创派祖师一人所传的功夫就足够的。

需要派中历代英杰之辈都贡献出一份力量,才能使得门派底蕴丰厚。

怎么,你所创的这些绝艺,难道就不想让它们在咱们派中流传下去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孟修远闻言赶忙摇头解释道:

“不是的,师父,我不是这意思。

等我有空了,将那《止戈剑法》也写一份秘籍给您。

您日后看谁合适,直接将功夫传他不就是了么。”

师父依然摇了摇头,向孟修远拒绝道:

“哪里有师父拿着弟子的武功,再到处去传授的道理。

若是你寻回来的现成秘籍也就罢了,可这你自创的武功,当然还是由你自己传下去比较好。

你二师兄当年将本门的《虎爪手》改进成了一门《虎爪绝户手》,我也是让他们师兄弟之间互相传授的。

你所创之武功,精深奇妙、别具一格,未来必定会于江湖上大大地扬名。

我知你与你那诸位师兄感情深厚,若你想将其传授给他们,我自是不反对的。

只是我觉得,你也该有自己的弟子传承,使得未来武当派之中有人也供得你为一脉祖师,使得你之武功、名声也都长久流传下去,垂之千古。”

孟修远闻言,沉思片刻,而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张三丰之所以故意说这番话,真真地是发自心底为他好。

正所谓“爱之深,则为之计长远”,张三丰之所以劝孟修远收徒,其实便是已经为他考虑到了以后的事情。

作为这古代武侠世界中的一员,张三丰自知即便活得再久,也有魂归九泉的那一天。

所以除了内修己身,他于外物上毕生的最高追求,其实就是将自己的绝技、门派长远地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名垂千古。

放在孟修远身上,也是一样的。

张三丰同样是已经为孟修远计划到了百年之后的事情,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将所创绝技、名声都传承下去,于武当派中能有独属于孟修远的一脉,成为被弟子们传颂百代的祖师。

孟修远虽自己于这方面不太在意,可只为应了师父的良苦用心,他便不会拒绝。

所以他最终向张真人表示,待找到合适的弟子人选,便一定会收徒传艺。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