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武学新理论(2 / 2)

修远,你这剑法使得很不错……再将第四式使给我瞧瞧。”

张三丰想不通,自己这徒弟今日怎么突然就开窍了,心中欢喜之余,也怕孟修远只是一时运气好蒙对了,所以让他再使一招看看。

“是。”孟修远应声,然后再次闭眼默默运气。

孟修远这次运气比刚刚久了不少,张三丰也没着急,就站在他身旁默默等着。

直至三息之后,孟修远方才睁开眼睛,足尖一点,膝盖不弯整个人便高高跃起。

只见他整个人借着足下气劲在半空停滞了片刻,似凭虚御空,长剑斜向下快速抖动,一时间剑气纵横。

“簌簌簌簌”

伴随着连续剑气破空的声音,远处地面上一片片泥土被大面积地炸开,无数尘土似烟花绽放般被吹了起来。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好,好一招‘关山落梅’。”

这一次张三丰再也抑制不住喜色,朗声夸奖着孟修远。

事实证明,孟修远刚才那一招并不只是运气好蒙对了,而是真的在短短时间里悟到了这门《紫霄剑气》的核心奥秘。

而从半空中落下的孟修远,因为刚才那两招内力消耗不少,先是默默略作调息,然后才向张三丰深深躬身行礼:

“师父殚精竭虑创出如此精妙剑法,传于徒儿,实在是辛苦了。”

真的练上手,才知道这门看似招数简单的《紫霄剑气》设计到底有多么精巧,也能想到师父这些年来为了这门注定难以广为流传的剑法,花了多少心思。

不说别的,就说“清风兰雪”“关山落梅”这些风雅的招式名称,都与武当过去那些功夫大有不同,明显是专为孟修远这个内心骚包的小徒弟而定的。

张三丰闻言,满不在乎地笑笑,反过来夸奖孟修远说道:

“修远,你这一年可是大有长进,出乎我的意料啊。

我创这《紫霄剑气》,单论威力,可称为咱们武当功夫之最。只是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修习门槛太高。

当时初创,我便担心,这功夫恐怕除了我本人以外再难有第二人能够真正习得。

因为要练这门剑法,天生便有两个难关。

第一个难点,便是同我之前教你那《震空掌》和《玄甲功》一般,对内力要求太高,高到普通人苦练一辈子都难摸到其边界。

你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内力已至大成,这一关自然难不倒你。

第二个难点,那就是有‘内力与手中长剑呼应,气剑合一’这难以理解的关隘。并非像你那两门功夫一样,只要内力够高便能使用。

连我本人,也是当时豪情突发、挥剑斩天时,才冥冥中感受到了这一层关口。

事后虽以此为核心创出这门剑法,但要仔细描述那感觉,我却是有些词穷,说不清楚。

虽然我已竭尽所能,将触及这感觉的方法融入了整套剑法中去,但我仍不敢肯定,你到底多久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

却没想到,我这一教,你便自己领悟了。

甚好,谁说我修远儿只擅长内功,在武学招式上没有天赋的?”

孟修远听师父这么夸他,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解释实情到:

“师父,这并不是我悟性有多高,是你刚才同我讲‘内力与手中长剑呼应,气剑合一’的道理时,我突然想起从前听人说过的一种现象,觉得可能有些干系,所以朝那个方向试了一下。

没想到,就真成了。”

“哦,是什么?”张三丰问道。

“共振。”

“共振……这词我没听过,但细细一品,好像确实与我所感受的道理十分贴切。”张三丰细细思索,愈发觉得孟修远说的这个词真合适。

以经脉中内力的震荡配和手中长剑的震荡,使得两者达成共振,从而使得真气能够完美地离体依附于长剑之上、乃至于激射而出,正是这门剑法的精义。

而孟修远之前所惊叹的,正是这《紫霄剑气》十二招,每一招长剑与内力共振的频率都有高有低、各不相同,使得所释放的剑气或迅捷、或刚猛、或出其不意、或适合群攻,兼具适应各种场景。

在考虑到剑招潇洒实用和内力运行路线不能损伤身体这两点前提下,要做到现如今这种程度,即便是张三丰学究天人,却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