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能量传导和大爆炸,明确研究方向!(2 / 2)

后来,也就是几年前,他利用'二点五维拓扑结构',架构出了光子的特殊结构,对波粒二象性、神秘的双缝干涉实验进行了解释。

现在竟然又出现了粒子和波争论,只不过针对的是空间表现形式。

空间的表现形式,具体是粒子还是短波?

王浩觉得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海伦的空间粒子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能量被湮灭以及传导的问题。

保罗菲尔—琼斯的短波论,也确实有出彩之处,比如可以解析微观粒子的速度,甚至可以联系天文学的一些现象,比如,宇宙微波辐射。

但不管是空间粒子论还是短波论,都存在其无法解决的缺陷。

王浩也非常肯定,两者都不是正确的,他没有得到正确的回馈',就连任务也没有获得灵感值。

那么,空间具体是什么呢?空间。

强湮灭力。能量。大爆炸....

「空间不是粒子,也不是波。」

「帕

森斯的大爆炸解析被否定,湮灭力不是高维作用4

「那么大爆炸理论?」「大爆炸.....」

「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比如说,大爆炸不是发生在一瞬间,而是一直在进行着?」

「或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一瞬间的爆发。一直在进行、一直在发生.....」」

王浩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抓住了那一丝灵感,系统顿时也刷新了信息-

【任务四,灵感值+16。】有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确定已经找到了研究方向,「原来如此!」

「湮灭能量、能量传导、大爆炸、宇宙膨胀.....」.「这些是能联系在一起的。」

-

在了明确的研究思路以后,王浩马上去了反动力性态研究中心,他需要了解一个很重要的实验结果——挤压实验结合激光照射,同时,释放出的F射线是否有提升。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释放F射线的研究上,他们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F射线的强度有些许提升。

些许,也就是提升非常小,没有达到'质'的程度。

「提升的强度甚至可以忽略。」何毅说道,「我们现在是以一种镍铁钢材的磁化反应,来作为F射线强度的评估标准。」

「镍铁钢材的磁化反应非常强烈,有一点提升都能检测出来。」

王善庆教授负责磁化反应的检测,他则是补充了一句,「实际上,最好的材料是单质金属,但其他单质金属在空气中都不稳定,金,其实是最好的。」

「金?」王浩有点疑惑。

王善庆用力点头道,「金,不止是化学性质稳定,金的磁化反应也最稳定。」

「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研究的,像是其他的材料,包括镍铁合金,磁化反应都谈不上稳定,同样的射线,不同的材料,磁化反应效果存在偏差,而金.....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发现两份材料的数据几乎一致。」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疑惑问道,「我们用金做过实验?送检资料里怎么没看到过?」

「哈哈~~」

何毅有些尴尬的说道,「其实,是我和肖新宇出的材料。」ー2。

「我们每人出了二十克,让王教授在实验室帮忙提炼一下,然后融成了金块放在F射线的路径上作为材料,等实验结束以后,又拿回去了.....」

王善庆笑道,「已经检测完了,没有出现检测所说的什么新物质成分,金的磁化反应效果比不上铁。」

何毅尴尬一笑,「其实我就想着过一遍F射线,这点金子就变成了'射线金',以后价值是不是就翻倍了?」

王浩听着感觉有点好笑,他不在意的说道,「这样吧,打报告申请几千克黄金,实验室继续提纯作为材料使用。」

黄金,说起来似乎价值连城,但放在实验室不是什么太贵重的材料,有很多金属材料要比黄金更加贵重的多。

针对现在所做的实验来说,电力耗费都是百万来计算的,些许黄金做材料自然不是问题。

王浩边说着边查看最近的实验资料,忽然拧着眉头开口问道,「最近都没有F射线的释放距离的准确数据吗?」

何毅很直接给了个答案,「无法测定。」「无法测定?」

「暂时无法测定。」何毅解释道,「即便是原来的f射线传递距离也过万米,现在的F射线距离是否有提升不能确定。」

「因为传递距离太远,方向把控也不精准,技术上还有偏差。」

他简单的做了解释。

其实王浩也明白何毅的意思,就像是上一次引爆核反应堆的实验,他们是先进行了发射,确定了准确位置以后,让装置一直静置,各部分都不再做调整,再掩埋的核反应堆。

简单来说,就是方向把控不精准,同样一个地方做释放,F射线释放的角度可能会存在些微偏差,些微的偏差放大到万米外,偏差自然就会很大,根本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更不用说,极压状态下F射线的传递距离肯定有所增加,可能会达到三万米、四万米,如此远的距离,方向把控不精准,就很难进行测定。

毕竟,F射线和常规炮弹、导弹不一样,炮弹、导弹打出去,就能在落点找到残骸,而F射线发射以后什么都不会用。

王浩想了想,很认真的交代了一个工作,「接下来,实验要注意对F射线传递距离的检测。」他补充道,「我不需要详细的数据,比如,具体传递多少米,但我需要知道,极压状态结合强激光照射下释放的F射线,对比单纯的极压状态,传递距离上是否有提升。」

「这关系到我正在进行的研究,而且对于我们的研究意义也很大。「何毅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同时也有些苦恼,单单是极压状态的F射线就很难检测了。

现在他们只能确定一个数值,极压状态的F射线传递距离在3万米到8万米之间。

这个范围实在太广泛了。

加上一个激光照射」的状态,是否有提升很难说,即便是有明显的提升,怎么进行具体的检测呢?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