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战争,而且是非常惨烈的战斗中,所以高扬能任命一个士兵从新兵蛋子直接当上了连长,还不会有任何阻力。
同样的,高扬也不得不下令枪毙一连的副连长。
这是战争,在最激烈最惨烈的战斗中,违抗军令,动摇军心,还试图挑动下属攻击长官,无论哪一条,这个副连长都得死。
提拔了一个连长,毙了一个副连长,再加上布帕斯诺夫的拥护,高扬已经控制了了哈尔齐斯克团二营。
二营还有个三连呢,但是三连却是能直接接手,因为三连的指挥官已经死光了,就剩了一个排长还在带队抵抗,把活着的排长提拔成连长,二营剩下的这些士兵就算又建立起了指挥体系。
最后,高扬把布帕斯诺夫提成了营长兼二连连长,一连和三连也各自有了连长,有他们的配合,高扬已经控制了这个营,并且建立了通讯。
哈尔齐斯克团有两个步兵营,外加一个炮兵连和几个以地名命名的独立连,加起来统共超过了两千人,新兵老兵混杂,但老兵主要集中在了两个营里,比例能占到一半左右,剩下的各个连队,就是以新兵为主了。
一营二营的战斗力最强,所以他们被部署到了主要战场上,仗打到现在,二营现在一共也只剩下了大约二百五十人能继续战斗,但是这个营剩下的主要是老兵,人数大概能占到二百人左右。
二营已经选择服从高扬的命令,有布帕斯诺夫这个新任二营营长配合,一营也顺利的完成了收编,同样给一营重新建立了新的指挥体系,建立了通讯联系,高扬就算把哈尔齐斯克团的主力部分拿下了。
主力已经拿下,就是大局已定。
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高扬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转了一遍,总算建立起了最基本的指挥构架,但是这事儿还没完,因为他还没能和援兵联系上。
要能亲自指挥援军,那当然是最佳选择,如果不能亲自指挥援军,那至少也得和援军建立起联系,到达协同作战的程度才好,否则的话,这仗还是没法打。
问题是援军的火力已经来了,但人却没在城内,援军赶来的兵力集结在了哈尔齐斯克的北部和西部,除了极少数已经进城,绝大部分的兵力还留在城外。
虽然和城内的民兵对正府军形成了夹击的态势,可援军也好,留在城里的民兵也好,兵力都太少了,就像一张包子皮儿想要裹住了馅儿,但这包子馅儿却是太大,两张皮儿根本包不住,就算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态势,却是根本没什么卵用,还有被分头击破的危险。
所以高扬现在是已经控制了哈尔齐斯克团的主力部队,却还没能把其余的各个独立连队,更不用说控制援军了。
仗打到这份上,人都打散了,指挥体系混乱是不用说的。
在一个临时指挥所,其实就是比前线稍微靠后点儿的一栋房子,主要作用就是不能被流弹伤到就算,其他的,根本一点儿指挥部的功能都欠奉。